如何引导孩子课外阅读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2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管理员

 

1、故事引导。

   据专家论证,小学阶段的孩子,听觉的接受能力比视觉强,很多东西自己读不太懂,但听别人讲就能理解。因此,小学阶段多给孩子读故事对孩子大有裨益:不仅使孩子受到有声语言的熏陶、故事情节的感染,而且能给孩子传递家长的关爱,增进感情、交流思想,进而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有时候故事较长,一个晚上讲不完,只好讲到半路停下来,这时候最让孩子"揪心"了,他多么希望能听下去,知道故事的结局。在他尚未识字的时候,他就只好等到第二天晚上再听,这倒也锻炼了他的忍耐力。但在他识字以后,他可没那么耐心了,于是早在妈妈续读故事之前,就把故事偷偷读完。殊不知,那正是妈妈不把故事讲完的用意:激发他自己阅读的欲望。

2、让孩子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会有一股购书的欲望,而且往往喜欢自己选购。作为家长,我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大胆让孩子自己选购,因为孩子对自己选购的书总是乐意翻着看,甚至爱不释手。这是激发孩子阅读的有效方法。当然,在让孩子自由选购图书的时候,父母也要帮他筛选,毕竟,孩子还不是真正懂得如何正确选择书籍。比如,有些书很贵,但内容却很贫乏,像《奥特曼》,就不值得买。这时候父母的口气可以坚决一点,让孩子懂得没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舍弃。如是孩子还恋恋不舍,就给他一点时间在书店翻看完那本书。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愿望,又保护了他的阅读欲。

3、陪读。

   对于孩子喜欢的书,家长可以放开让他自己去读;但对于一些他不太感兴趣而又有用的书,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去读呢?我的做法是一一陪读。比如,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是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好读物,但孩子的阅读兴趣可能不太大。于是,我紧跟教材的内容,每周陪孩子阅读一定的篇数,帮助孩子理解阅读材料,并要求孩子回答课后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另外,家里还备有《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既可供查找,也可以闲时陪孩子阅读,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孩子的见识,助长孩子的求知欲,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0-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028012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