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是这样做的
四4班洪瑞的妈妈:徐艳琴
好的学习习惯非但重要,而且应及早培养。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要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说的“养其习于童蒙”也就是这个意思。
首先,保护自尊,树立自信,体会成就。孩子口中的喜欢与不喜欢话语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缺乏成就感。假如能够使孩子体会到成功,他们同样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记得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有很多习惯跟不上,每天做作业要妈妈陪着,我的脾气很急躁,看不顺眼就要大叫。有一次做一道数学题,讲了两遍还不懂,我一气之下,脱口而出: “你怎么这么笨啊!”孩子“哇”的一声就大哭起来,他爸爸听到后问明原因,责怪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孩子?”我也意识到问题严重了,因为平时我怎样歇斯底里他都不生气,看来是真的伤到自尊了,我赶紧道歉,但他一连多少天做到数学就很紧张。看来我们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很重要,孩子有最底线的自尊。
这以后,为了弥补我的过失,在作业的时候,孩子只要自己做对,我就及时表扬,慢慢帮他又找回了自信。
其次,家庭、学校要形成合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二年级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不抬头,不举手,不发言”,我听后很是着急,但老师说他是在听的,只是听的习惯跟别人不一样,虽然孩子成绩也不差,但我觉得这样也不好。于是找老师想对策,每天在记事本上写上举手几次,发言几次,只要发言我就大力表扬他。此后一段时间我经常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各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并将孩子在家的表现与老师交流,回家与孩子谈心,告诉他,老师眼中的他是什么样的,哪些方面老师老师很赞赏,那些方面还需改进,同样,老师也会找他谈心。让他感觉到老师和父母都很在关注他,都很关心他,在乎他,他也就决定要表现得更出色。现在的他,在各门学科课堂上的表现都很积极,我也感到很欣慰。
再次,家长的示范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的教育力量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很大促进作用。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绝不去看电视或上网、打游戏、和别人在旁边聊天等,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觉得心理不平衡,我在做作业,你却在玩。我会陪他做作业,当然这是一二年级的时候,三年级开始,我有空就陪,有时候在一边看书,或是和孩子说清楚,妈妈有很多家务要做,你要自觉作业。特别是看书读报,能给孩子很好的熏陶,培养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如果你的孩子自觉性还行,那就不用陪,如果发现孩子有不做作业或是拖拉的现象,我觉得还是要陪伴一段时间,让他养成抓紧时间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习惯后就可以慢慢放手了。
最后,有效的奖励,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巩固。
孩子的年龄特征是好胜,急于得到肯定,因此及时给于有效的奖励是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与巩固的好方法。为了调动孩子的上进心,当孩子某一方面或某段时间有明显改善和进步时,可以给于一定的奖励,比如他要了很久的学习用品,小玩具,或是带他去公园,看场电影,吃顿饭等都能让他感到很高兴,都能给孩子继续进步的信心。在这一点上,我的孩子比较好说话,他很容易满足,只要是与平时生活有一点区别的活动,哪怕是一支小小的铅笔都能让他高兴好几天。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说到做到,履行承诺。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孩子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但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困难的。不是好习惯代替坏习惯,就是坏习惯代替好习惯。让我们跟孩子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