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中两餐在"流浪"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2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管理员

http://{域名已经过期} 2006年12月23日15:00 深圳晚报

      ■调查显示深圳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失衡,早餐营养不合理影响身体发育

      ■营养专家提醒家长须认识到小孩每餐营养的重要性

      俗话说:“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铜”,然而在

很多深圳人的生活当中,这句话仅是纸上谈兵而已。成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影响到孩子,对于中小学生群体来说,因早午餐过于简单片面、甚至不吃而导致营养不良的状况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据深圳市营养学会近日公布的《营养早餐对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效果的评价与分析》调查报告提示,深圳小学生膳食能量及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缺铁性贫血检出率达16.42%,轻度和中度营养不良者达到18.65%,超重和肥胖者达21.35%。

      本次调查还发现,早餐吃不吃、吃得合不合理,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影响是明显的。通过跟踪对比福田区属各小学3年来的营养早餐状况后发现,食用营养早餐后,营养不良发生率有明显的减少,补充了小学生膳食营养摄入的不足,学生体重增加值比对照组平均提高1kg,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贫血检出率有明显降低,头发铁、钙含量有明显提高。这充分说明坚持科学合理的营养早餐对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非常有效。

      调查中专家们发现,造成学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和学生缺乏营养意识和知识,不能自觉、科学地平衡膳食。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家长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调理孩子的饮食。由此相当一部分学生早餐过于简单,甚至不吃早餐、偏食、嗜零食、不爱喝开水只喝饮料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该学会理事长李世敏教授呼吁,家长们应该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调理好孩子的早餐,避免发育中的孩子营养不均衡。“营养不良和营养不均衡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不仅会影响到当天上午的精神情绪和学习效率,还可能为成年后罹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病埋下隐患。”

      繁忙家长很少亲自打理

      早午餐变成肉丸鱼丸快餐饮料

      “早餐被忽略,午餐在流浪”,这是当前孩子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写照。由于工作学业繁忙,一天中最重要的早餐最容易被忽视。由皇岗小学师生所做的针对119位小学生的《小学生早餐问卷调查表》显示,在家吃早餐的学生只有45人,仅占37.8%,不在家吃早餐的学生却高达87.8%,其中在外吃早餐的占34%,在学校吃营养早餐的占53.8%。由此可见,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对孩子的早餐还不够重视。

      不用早餐的结果通常会使孩子们精力难以集中,影响上午的学习效率。“没有足够的时间”、“不饿或不想吃”、“嫌麻烦不愿意吃”、“觉得吃不吃无所谓”、“不喜欢早餐中的食物”、“省钱”等成为漏餐的理由。

      一些家长很少亲自打理孩子的早餐,交给保姆代劳,或是给孩子一点钱,让孩子到路边的小吃店随便买点吃。孩子吃饱了没有、营养搭配如何,家长根本不清楚。近日,记者随机选了一天早上的上学时间,在景蜜村小区附近的食街看到有小学生手拿早点,边走边吃。中午放学时间,在梅山苑附近,看到有三三两两的中小学生在路边的餐厅,狼吞虎咽地吃简单的快餐,而便利店的各类饮料、肉丸鱼丸串烧及一些膨化食品等也很受学生欢迎。

      专家指出,这些油炸、快餐食品及零食,可能使用了糖精、色素、防腐剂等多种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十分不利。

      零食不断吃饭时没食欲

      错误营养观念令孩子身体“错误”成长

      家长错误的营养消费观念是导致学生营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这在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表现得较典型。家住岗厦的许老板很有钱,一箱箱的燕窝往家里搬,孩子成天拿燕窝当白开水喝,家里零食不断,正经吃饭时又没什么食欲了。营养专家忠告父母,燕窝是蛋白质,并不神奇,儿童不必吃燕窝,其实一般的鱼肉及豆制品已可提供足够蛋白质。

      专家解释道,大家普遍认为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就是营养好,家长们也拼命给孩子补充营养,吃各种补品,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营养概念。曾有一位母亲,因为自己个子小,就十分担心儿子长不高,后来听人说蜜蜂的幼虫很补,于是赶紧给孩子吃。儿子11岁时,果然长高了不少,可后来就一直没怎么长,母亲带儿子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孩子补得太多,以至于过早发育。

      营养专家们表示,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育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摄入的营养,不仅需要维持机体新陈代谢,还需要有适量的储存以保证继续生长发育的需求。一旦错过了这一重要时期,将给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如何让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呢?家长首先要给孩子营养搭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能一味地吃大鱼大肉,多摄入主食粗粮,“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其次,增加活动量,积极锻炼身体;第三是一定要控制孩子对零食的摄取量。

      相关链接

      不吃米饭、进餐过快、饥饿才吃

      三个坏习惯令孩子们营养不均

      由于家长缺乏合理的营养知识,在给孩子补充营养上亦存在着种种误区,造成一些青少年偏食严重,摄入过多高热量的巧克力、饼干等零食,同时缺乏身体锻炼,从而导致营养不均衡。而农村孩子不偏食,且活动量较大,反而体质好过城里孩子。

      误区一:多吃菜少吃饭

      营养专家们普遍反映,深圳孩子的营养问题并不是缺少蛋白质,而是摄入粗粮谷类等主食不够。

      多吃菜少吃饭,营养全面又减肥?餐桌上,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多喝牛奶多吃菜,少吃饭,吃的菜多营养才全,且不容易长胖。然而,从科学营养的角度来看,长期如此对身体健康极不利。米饭以及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它是既经济又能直接转化为热量的营养素。主食与副食应科学合理搭配,在所食米饭、蔬菜、荤菜和水果中,主食要占绝对比重。此外,每个人所处的生长阶段不同,主副食搭配比例有年龄特点,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和骨骼,活动量也大,更不能多吃菜、少吃饭。

      误区二:饿了才吃饭

      有些孩子不是按时就餐,而是不饿不吃饭,也有些孩子不吃早餐就去上学,其理由之一就是“不饿”。还有些孩子学习紧张,常常做完功课才吃饭。这些做法容易损害胃,也会削弱人体的疾病抵抗力。因为食物在胃内仅停留四五个小时左右,感到饥饿时胃内食物已排空,胃黏膜这时会被胃液进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道溃疡。

      误区三:普遍进餐过快

      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仅成年人忙忙碌碌,连孩子们吃饭也在赶时间。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们普遍进餐过快,尤其是早餐和午餐,只有晚餐可以稍微从容一些。

      营养学家认为,少年儿童进餐时间每顿饭最好不少于20分钟。进餐过快,会使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不仅加重胃肠的消化负担,降低食物营养消化吸收的比例,而且也无法激起孩子们对饮食的兴趣;还容易导致饮食过量、造成肥胖。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0-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028012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