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南京师范大学吴永军教授在校领导的热邀下,指导我校“童性语文”的研究活动。
张丽老师带领孩子们《三顾茅庐》,围绕大问题“哪些言行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和诚意?”展开,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结合三次拜访的情形,抓住关键词句,人物的动作与语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进行品析汇报,在一词一句的品析中,在一次又一次地朗读中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的形象。随后,张老师转而追问“身份如此尊贵的刘皇叔如此礼待一介农夫诸葛亮,这样做值得吗?”学生能快速找到文本信息,并能有效结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事迹进行评价,让这个料事如神的卧龙先生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
陈鲜媛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三国演义》,去了解在纷争动乱的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分裂局面。所谓“乱世出英雄”,用游戏竞猜的形式,学生积极参与到“英雄大点兵”的环节中。学生的炯炯眼神,炽热的交流愿望充斥着整个课堂。陈鲜媛老师首先帮着孩子们理清名著发生的背景,三国格局的形式,以人物引出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主要内容,在品析人物事件的同时,抽象人物品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任丽芳副校长主持课后评论,语文教研组围绕“童性语文”的要素对两堂课进行评价。吴永军教授更是纵观低中高年段语文阅读的整体性,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相互滋养来探讨阅读课程;对我校一至六年级推荐整班阅读书目提出几点思考问题:
第一,理清整班阅读的书目与课标所推荐书目之间的关系。不但书目来源有依据,而且各年级推荐书目应该涵盖更多元更丰富的文本类型。
第二,课外阅读的目标定位。不但有总体目标,而且更要体现低中高年段的层级递进关系。要求我们细化课外阅读的具体目标,易于对学生的整体培养。
第三,解决学生课外阅读在纵向与横向上的跨度问题。
第四,课外阅读的版块与结构有哪些,如何体现不同板块间的阅读目标。
第五,要丰富课外阅读课型的多样性。
最后,吴永军教授指出课外阅读课型还需要更加顶层的课型设计与目标细化,需要老师们边实践边总结,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注入新的推动力,通过阅读滋养学生的精神底子。
午后,张帅老师将修改后的儿童剧课程架构与吴永军教授进行对话。张帅老师从概念界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评价体系与支持系统六方面进行交流,吴永军教授肯定课程开发的意义,并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研究价值要有总观的意义价值与分述价值。
第二,课程目标仍需要再商榷,依据内在逻辑,细化目标。
第三,儿童剧课程的分解不够特色化,制定目标中的量化标准。
随后,韩燕清校长组织语文教研组长进行论文撰写的学习,老师们阐述多年实践的例子与思考。吴永军教授依据“童性语文”的发展要求,从论文转学的规范性、科学性与可行性方面进行指导。吴教师指出论文一般要从题目的立意,前沿的理论研究,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与效果等几方面进行撰写,让老师们深受启发,并明晰了论文写作的方向。
与同事对话,能取长补短;与领导对话,能明晰目标;与专家对话,能明智开化;让我们在“童性”研究的道路上,收获生命的自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