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2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新桥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研究之于教师,犹水之源,源活才能水清;校本教研之于学校,如树之根,根深才能树大。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我们将校本研究融入教师的教学生活,学校的常规工作,特制定以下校本教研的制度。

一、校导师制:我校在这几年中,与市教研室的汪履平、鲁兴树、林纪华、盛宝良、张七中等一些专家,市先进学校(局小、博小)的名优教师,南师大吴永军教授组成了我校校本教研的导师,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其中林纪华、张七中、吴永军定期来我校指导活动。

二、理论学习制度:(1)开设学习窗口:一个是每周专题讲座,由校行政和骨干教师轮流主讲,内容分为讲述自己的课程故事和一些印象深刻的案例或课例反思,穿插一些外出学习的汇报和获奖论文的宣读。每期轮流组织教师点评。由5位教师主评,其他教师参与点评。一个是校园网上的每周导读,由全校教师轮流推荐,主要内容是课改的一些先进、前沿的理论,并开设了网上论坛。

   (2)保障自主学习时间:每位教师每周必须进阅览室阅读报刊杂志不少于2小时,学校图书室订阅了70多种教育期刊,十多种教育报刊供教师自主选择。每位教师每人至少订阅2份教育杂志。

(3)对不同层面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理论笔记的要求。3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8000字,35周岁以上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5000字,骨干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000字,内容为理论摘要、课程故事、课后反思等。

三、日常研究制度:

1、实行“十要”“十不”“五个一”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常规。“十要”“十不”“从行为上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五个一”即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学反思、每月撰写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至少上一堂研讨课、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所有的具体内容都列入《教师的学期目标计划工作书》中,学期结束作为教师考核内容。

2、开展每周“周二下午新课程研讨活动”: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由两位教师上课,教研组成员全员参与,这样以课例研讨的活动形式既切实解决了实际教学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活动机制正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格局。

3、真正落实“五有三保证”的新课程校本教研活动要求,“五有”

即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做到有困惑、问题、疑难;有教研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课题研究;有教研制度。“三保证”即教研时间有保证、专业引领有保证,研究实效有保证。通过抓好“五有三保证”的落实,我校教研活动扎实有效,有效地推动课改向前发展。

四、集体备课制:

(1)时间:以镇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期初安排一次,制定教学计划、进度,集体备课时间、教研计划及有关专题、备课格式等。语文、英语学科集体备课时间要求每篇课文一次,可安排在空课,数学学科安排在每天的写字课。

(2)要求:教师要不受固定时间的限制,时时讨论,天天研究,发挥教学共同体的作用,全面挖掘教材,变教教材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教材可以略教花一课时就教完或是采用单元专题教学),力求通过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

(3)操作步骤:每次集体备课要确定中心备课人和中心发言人,比较详尽地介绍自己的备课实践及困惑,组员积极参与讨论,并交流上篇课文教学反思。要为备课实践找理论依据:为了让理论与实践之间积极对话和相互转化,要求教师备课时多问为什么,多和自己对话: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使自己的实践更富有理论的智慧。

(4)素材搜索:现代学生问题意识强,我们唯一能够做好的就是把素材尽量准备充分,但不能包办代替,要给学生留下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知道如何利用自己搜索的素材为学生服务,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问题。

(5)备好教案:中心备课人在分析教材,研究学情,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及原有教案的基础上备出教案的雏形,要有可操作性,有使用价值。教案的格式可以备课组为单位设计,报教导处审核,各年级不求统一。

(6)提前上传:中心备课人要提前三天把教案上传校园网,学校学科负责行政人员将在校园网上督促备案。

(7)个性修改:同组教师将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班级情况。修改可以是定评、批注等,也可以推翻重来。

(8)使用教案:必须根据学情适时调空修改,要有动态生成和应变能力。

四、成立群众性的研究组织

(1)组织“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由校优秀青年教师组成,一年一届。定期开展小型的研讨活动。每位教师带着各自的课题参与研究会的活动,进行研究课的剖析,课堂教学的研讨,教师健康心理的研究等等。

(2)举行校教科研年会。年会上揭晓了本年度教师论文获奖情况,展示教师的优秀论文和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优秀课题组、优秀课题组长、教改积极分子、课题研究成果评优活动。

(3)成立新桥镇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优秀论文的指导、评选,课题的论证、鉴定,重大学术问题的研讨等。

(4)成立新桥镇小学骨干教师学科专业委员会。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探究新课程实施的有效管理方式,我校尝试行政人员与骨干教师共同参与、民主科学管理日常教学工作的模式,以达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及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我校教学质量的目的,组成人员:

语文学科:任丽芳  张丽  何小青  高春媛

数学学科:郭玉娟  黄益芬  蒋云飞

英语学科:高锋   刘琴 

体育:许晓春

术科:杨立颖  宗红芬  任小霞 

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苗小芬  袁胜   赵平

委员职责:

1、组织期初、期中、期末每学期三次的教学常规检查。

2、每周至少听一节本学科随堂课,及时交流反馈听课情况。

3、组织定期对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备课、作业检查、随堂课等)的反思、研讨,分阶段提出改进建议。

4、协同教导处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评优、竞赛活动。

5、组织单元过关检测(安排、调研)及教研课的研讨审核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分层推进制:

(1)个人问题小课题研究:从2003年以来我校教师每人每学期初都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个人的小课题研究,教科室则抓好过程管理,边指导,边督促,所有的课题必须填写《校级课题申请书》,经过镇学术委员会论证后才可以立项为校级课题。通过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提高教师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专题性问题专题研究: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越来越多,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教师的问题,并提升为学校的研究专题.

(3)重点课题学校整体规划:我校的重点课题在学校统一规划下展开研究活动.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中心小学

                              20112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0-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07028012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