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活动
关于开展2016年新北区数字化学校第2次展示活动的通知
(暨2016年新北区“数字技术”团队第3次研讨活动的通知)
各位相关学校:
为推进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以及第二批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的各项工作,经研究决定开展2016新北区数字化学校第2次展示活动(暨2016年新北区“数字技术”团队第3次系列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6年5月27日下午
二、活动地点:新桥小学
三、参加对象:
1、各“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责任人;
2、新北区信息化“数字技术”团队成员;
3、各小学数学、美术教师若干。
四、活动具体安排:(后期展示活动流程类似)
活动流程 | 时间 | 活动内容 | 地点 | 负责人 | |
1 | 准备 | 13:00—13:30 | 签到 | 活动教室门口 | 万英华 丁丽萍 |
2 | 数字化学校 特色展示 | 13:30--14:10 | (数学) 《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 弘毅楼四楼录播教室
| 韩绪丽 |
14:20--15:00 | (美术) 《诗配画》 | 陈冰洁 | |||
3 | 数字化学校特色介绍 (或汇报) | 15:10--15:25 | 学科组数字技术应用介绍 | 上课 老师 | |
展示学校进行特色介绍(或数字化工作汇报) | 学校分管领导 | ||||
4 | 数字化专题研讨 ——暨数字技术应用研讨
| 15:25-15:35 | 团队定位、理念及数字化环境的构建 | 符京雷 | |
15:35-15:45 | “storyline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 | 张剑锋 | |||
15:45-16:00 | “校内外平台在中小学的的应用” | 古明峰 | |||
5 | 总结或其它 | 16:00-16:10 | 对数字化试点学校和团队做统一部署、要求及点评 | 丁玉龙 |
请各校安排好相关老师积极参与!后期展示活动流程类似。
常州市新北区教育文体局、教研室
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新桥实验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设计
第 册 | 第 单元 | 课题:诗配画 | 日期: 月 日 | ||||
班级: | 人数: | 课时: | 执教:陈冰洁 | ||||
一、教学目标 1. 用sketches软件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启发学生对于文字的形象思维能力。 2.用软笔中的毛笔功能,理解诗意,巧妙构图,能用sketches软件大胆地来创作画面。 3. 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优秀的祖国传统文化,体会诗画同源的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诗与画的结合,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是美术学科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发展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和水墨运用的能力,同时体验诗的魅力。 2.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对古诗的含义、意境也有自己的见解。借助Ipad来进行教学,对学生来说是充满新意和兴趣的,在课前,他们也对本课所需要使用的软件进行了熟悉,为顺利完成、提交作业进行了技术铺垫。 | |||||||
第一课时 | |||||||
时间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交流预设 | |||
课前准备 | 组织学生在sketches软件上绘画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上传至Icloud云共享; 引导学生对其他人的作品进行点赞,并且进行关键词的评价。 | 学生在sketches软件上绘画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上传至Icloud云共享; 对其他人的作品进行点赞,并且进行关键词的评价。 | 很好;很有趣;色彩丰富;构图完整;有水墨味道…… | ||||
评价练习 分享经验
| 1.邀请获赞最多的三位同学,依次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小结1:表现诗配画,首先要好好读诗,找找诗句中最能反映情境的词,这个叫做抓诗眼。板书:抓诗眼 小结2:精彩的儿童诗配画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他们紧扣诗眼,用合适的笔墨生动的画出了诗意。 板书:画诗意 小结3: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一定是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所以落款的时候字体一定是从右往左竖着书写,还可以盖上印章。 板书:提诗款
|
聆听与评价优秀学生的作品
|
认真读诗,不急着下笔,寻找诗中最有趣,最打动我的词语或者诗句……
在认真读诗的基础上,紧紧的抓住关键词,运用软件能够画出意境的美感……
完成画面之后,我还有将诗写在了画面的空白的地方,虽然是用在软件上写,但是我写的十分的端正,有变化,很漂亮…… | ||||
优秀作品 拉近距离 | 出示学生熟知的古诗绘画作品: 傅抱石先生画《《渭城曲》》 《悯农》 《登黄鹤楼》 出示学习任务: 说一说:和你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优秀作品欣赏中,你有什么收获? 比一比 :你的作品和优秀的作品还有哪些差距? 想一想:你的作品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作合理修改的? | 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完成学生任务。 |
小朋友重点描绘了诗的前两句,所以我们在表现诗意时可以去粗取精,表现出关键词就可以了…… 作者用了近、中、远景的构图方法进行了描绘,使画面显得意远幽长…… 瘦瘦的个子,黑黑的皮肤以及不断涌出的汗珠,都体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 | ||||
练习修改 诗画表达 | 作业内容:在完成的作品中完善并修改,使你的画面更加有趣生动。 作业要求: 抓诗眼 画诗意 提诗款 | 互动交流创作思路 | |||||
共享评析诗画之美 | 作业保存,并上传至Icloud云共享 评价参考: 抓住了诗中哪些关键词? 画面上有没有表现出诗中描绘的事物或情境? | 学生评价作业 | |||||
小结内容拓展意境 | 课后,我们还可以用软件尝试为自己的作文配上画面。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 ||||||
板书 诗配画 抓诗眼 画诗意 提诗款 | |||||||
重建反思: | |||||||
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韩绪丽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发现、验证并归纳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利用知识的迁移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发现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6~67页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以及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方法。本课时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内容,对面积的计算,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他们已经建立了初步的面积概念,认识并能使用常用的面积单位,因此本节课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模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设 导入 谈话导入: 小小正方形,作用真不少。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量物体某一个面的面积。 公交卡的面积是(18 平方厘米)。 我们教室里黑板面的面积呢?学校篮球场的面积呢?你还愿意用小正方形去摆一摆吗? 学生可能还能想到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来测量。 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究的内容,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猜一猜 长方形的面积究竟与哪些条件有关呢? 拿出任务单,猜一猜,选一选。 思考后写下猜想结果。 长/宽/长+宽/长x宽/(长+宽)x2…… 做一做 我们常说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有了猜想还得求证才行。老师提供四种验证猜想的工具,请各小组成员商量后选择其中的一种工具来展开探究。 工具一:方格纸 工具二:钉子板 工具三:Numberkiz软件 工具四:微视频 工具选择好了吗? 请大家拿出任务单,开始探究。 8分钟后,选择小组上台汇报展示研究成果。 选择探究工具 小组合作展开探究 备注: 1.时间为八分钟 2.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总结归纳 回顾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概括: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播放动画,引出正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 牛刀小试 谈话: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大家已经推导出来了,那么黑板的面积、篮球场的面积你们会计算了吗?拿出ipad,扫扫二维码,试试看! 完成三道基础练习题 过程回顾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还记得我们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吗?对照你们的任务单,小组内说说看。 我们先是遇到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求解问题我们展开了研究。研究时我们先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验证,最后归纳总结出结论。 遇到提问,“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总结”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今天我们的探究学习就是这样展开的。 想一想,说一说 预设:学生回顾整个过程,先是猜一猜,然后做一做,最后写一写。 难度提升 简单的问题已经难不倒大家了,现在韩老师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想请大家帮我想想办法,你们愿意吗? 拿出任务单,动手试试吧。 独立思考并作答,然后进行组内交流。 预设: 1. 公式计算 2. 切割法 3. 分析说理 挑战不可能 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看来你们已经没有问题了,现在老师这里有些似乎不可能解决的难题,你们想要挑战不可能吗? 拿出任务单,从两个图形中选择一个,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吧。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