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科研在线>>研训心得>>文章内容
穆丹寒假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15-03-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穆丹
               读《小学数学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有感
        初次接触《小学数学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这本书是在2012年的秋季,那时候,我在怀德苑小学进行为期两周的见习活动,有幸在他们图书馆里看到这本书,当时就觉得这本书全面概括了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各种课型,真可谓是数学教学的一本好书,于是我便买了一本。后来考编制的时候,它便派上了极大的用途。那个时候的我缺少实践经验,根本不知道如何上课,课的类型有哪些。正是这本书给了我指引,让我能够准确地分辨教学内容所属的课型,已经各种类型的课的上课流程。
当然,当时看这本书的目的比较功利,对其中的一些理论什么的也是一知半解,实施策略也是似懂非懂。俗话说的好,实践出真知,当我有了一年半的教学经验后,我再来翻阅这本书,细细品来,觉得这本书全面概括了我们数学教学的各种课型,真是一本很有学习价值的书。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为我们数学老师提供了积极的指导、引领作用,尤其是那典型的、具体的、生动的一个个课型范式,就如同上演的一节节精彩的数学课堂,真实自然,颇具一新,耐人寻味,值得咀嚼,着实需要好好内化,并切实转化为自己的课堂实践,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喜欢,并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有所发展。不夸张地说一个课型范式,就是一个学习的精彩点。
这本书中把数学课堂的课型划分为14种基本课型:数的认识、四则运算、混合运算、估算、量的计算、规律的探索、方程与应用、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与变换、简单的数据统计、实践活动、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每一种课型的论述均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还有案例分析作为可靠支撑。可能由于从教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原因,我对数的认识这一课型的认识和感受尤为深切。它主要从数的认识的“内容概括”—“课型的主要特征”—“课型的实施流程”—“课型的实施要点”—“案例与分析”这五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这一课型的基本操作,正可谓是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让我读来很是欣喜。在“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无论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组成、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组成对学生来说都是启蒙阶段的认识,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就像课标所说的要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体验、感受、理解数的意义。看到这个我就想起我刚教学时,开学第一课是教学1~10,没看课标教参前我就认为这1~10有什么好教,有必要花一节课的时间教学吗?他们不都认识了。可是实际教学时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要教好这简单的1~10是多么地不容易。先是情境导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寻找数学信息,认识数字,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上课状态和接受能力等等等,毫不夸张地说,我的开学第一课很失败。《课程范式》中是这样说的:教学数的认识时可以从“具体情境中引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到建模,帮助学生动手操作、形象物化,自主探究理解数的意义—最后是应用深化、拓展丰富。所庆幸的是在以后教学时我能够积极向前辈学习,遵循这样的教学流程,才不至于使教学偏离主题。
      张齐华老师的关于四年级上册《认识整万数》教学设计,让我眼前一亮,由衷敬佩。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越是简单的课越难上:因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过于简单,既使不上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如何提升这种课的价值就是个问题。本课张老师通过他精心的设计,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并且可以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上课初张老师让学生用计数器玩了个拨数的游戏,从游戏开始导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拨出3、30、300、3000的过程中发现了规律。都是3颗珠子,但是表示的数不一样,揭示了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是不一样的,接着让学生拨30000,在拨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和新的计数单位,新的计数单位也基于学生新的学习需求产生了,这样学生及获得了对新的计数单位的认识,又深刻理解与感悟了分级计数方法,为学生随后进一步感悟并理解“分级计数”的数学模型奠定基础。再在计数器上拨珠、读数、写数,掌握整万数的读写方法,最后在认识生活中包含大数的示例,感受大数的概念。让学生经历了在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数概念再具体应用的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本节课的几次动态化的师生交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老师敏锐的资源捕捉意识和敏捷的思维,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清晰理解了数学概念。学生出错是的动态交流。张老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30000,一名学生说在千位上拨30颗数珠,张老师就抓住这个好的契机说:“这名同学思考很深,对千位上的数表示多少很清楚,我们看千位上拨30颗数珠,是否有小问题?”“满十进一”的规则进一步强化了。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学习中讨论,而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当然除了张齐华老师的课,还有如戴霞老师的《找规律》直观而新颖便于观察与发现。再如孙敏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大胆且独到富有内涵等等。有的课我也曾看别人上过,有些课我也曾上过。但看过上述的这些案例,我才欣然发现原来课还可以这样设计,继而又进一步去思考专家老师们为什么要如此设计?自己的原来的想法有什么长外与不足?是不是能适合我们班上的学生,如果不适合又该如何?如此一来二去还真有了点自己的想法。得出了一些课的上课模式。  
         此外《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数学》这本书没有生涩难懂的理论,不仅如引它提出的问题、策略、方法都是一线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阅读起来既轻松又很有共鸣。正如《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数学》这本书所描述的:“说”即“交流,学生在数学交流学习活动中充当着“倾听者”和“表述者”两个角色,并且这两者之间进行着相互转换。多元智慧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生有与他的个性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所在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每个人的解题策略都不会一样。在课堂中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和途径,既保护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学学习积极性,帮助全体学生体验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数学学科的灵感,又给学生创设了互相聆听、相互学习、拓宽思路的机会,使每名同学的数学才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最大的发展,从而体现受教育的公平和人人有份的原则。  
        综上所述:《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这本书让我这个新教师感觉扎住了救命稻草,一个个案例为我指明方向,让我眼前一亮,由衷敬佩。相信读了这本书后,我的数学课堂会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