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科研在线>>研训心得>>文章内容
读书心得 巢洁
发布时间:2015-03-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今年寒假,我翻阅了《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语文》一书,这本书全面概括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各种课型,如拼音课型、识字课型、阅读教学课型、习作教学课型、听说教学课型、课外阅读指导课型等研究成果。这是一本小学语文教学的百科全书。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为我们小学语老师提供了积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每种课型都从“课型的主要特征”到“课型的实施流程”到“课型的实施要点”到“案例与分析”,可谓是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尤其是那一个个精彩的课型范例,就如同给我上演着一节节生动的语文课,真实而且自然,颇具匠心,耐人寻味,值得咀嚼,需要好好内化,并切实转化为自己的课堂实践,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精彩有效,让学生喜欢并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学完这一章,我深有感触。从具体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充满了灵活性和应变性,并且对于同一教师来说,随着学识、教学经验的变化,每讲一次课都会有所不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过程有很多生成性的因素,从学习效果以及这种效果对个体的影响来看,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是不确定的。随着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的不断变化,随着他们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兴趣的变化,学习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复杂。因此,我们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固守一种课型、固守一种实施策略来完成不同学科的教学。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摒弃追本溯源式的本质主义的思维倾向。就课型来看,教学过程极为复杂、充满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一团乱麻、老师可以随心所欲或跟着感觉走实施教学。相反,复杂性理论启示我们,在混沌、无序、和不确定的世界中存在着有序的因素,模式的存在反映了有差别的事物统一于某种结构与秩序。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的确定性因素,按照线性的观点来观察其中的有序性,从中寻找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并形成较为明确的教学意图、步骤和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控制者到促进者,由讲授者到引导者,由主角到配角。教师应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和要求,重新审视并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提倡学生合作学习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责任,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地自我学习。把学习和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担起学习的责任,使学习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建立以生为本的“生本理念”是当代教师所必需的。

 相信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这盏明灯的指引下,我们每一位语老师都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积极地提升效率!

                                                                     

                                                                  巢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