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科研在线>>研训心得>>文章内容
查洁寒假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16-02-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查洁

改革,从《今天》开始

                                           —读《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有感

“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是真正的教学大师,他们的课堂永远高效有趣;今天有这样的教师,在他们眼里永远没有“差生”,他能让最差的学生的学生考取重点大学;今天,有这样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获得最精彩的教师人生……今天,我们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是《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封面上的一段文字,朴实简单,而又引人入胜,同为教师,他们何来如此魅力,创造出教育界的神话,翻开卷页,细细品读,我不禁感怀于心,感动于“中国百合班”班主任俞玉萍老师在“开学前一天”和“开学第一天”为以她独有的爱和智慧为陌生的孩子们埋下百合花的种子;感动于“小学里的大师”桂贤娣老师独家创立了“情感育人教育法”和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为各种类型的学生私人定制教育模式;感动于“中国教育永远的神话”魏书生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四大坚守——坚守理想,坚守信念,坚守宁静,坚守常识;感动于创造“第56号教室”奇迹的雷夫老师以其坚持,投入,信任,智慧,将一帮“差生”送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名校就读。。。。。。他们是教育的智者,他们是智慧的化身,他们是真正的教育教学大师,或者有时我们缺乏的并不是投入教育的力量,而在于没有把握好教育点,没有给予教育对象所切实需要的“面包”。教育需要智慧,大师们以其亲身实践,独具匠心,摒弃了老黄牛式的教育方法,进行了教学界的改革。

本书以如何做教师,如何成为优秀教师为主线,以中外优秀教师的教育故事、教育细节为例,从学生态度、教学方法、教师未来、教师影响四个方面,清晰明了地指出了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认真揣摩。

就对待学生态度而言,“高考战神”王金战认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差生,他强调特长论、强项论,二例(激励,鼓励)论,优秀从长项开始,优秀从特长开始,学生身上最长的那块板,才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差生”的救星李圣珍老师以其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耐心帮助无数个孩子走出人生的低谷,帮助无数个家庭走出濒临崩溃的绝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确,每个孩子都是上帝创造的天使,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依然掩盖不了他们闪亮的光芒。他们天真烂漫,或许调皮捣蛋,都展示了他们可爱童真的一面。可能我们会觉得他们很难教育,很难管理,那是我们没有换位思考,一直以教师、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我们应该蹲下来细心的聆听他们的心声,以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思考便能理解他们,从而便能很好的去沟通,并且及时的鼓励、帮助、引导他们,使他们更加自信,能在人生的舞台张扬个性。

从教学方法上看,每一位名师,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这种风格是你的“品牌”和“标志”,教学大师余映潮先生能将课堂教学演绎得轻灵、美妙、精细、厚实、而又实用的秘诀便在于它精妙的教材处理艺术——“一课多篇”“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李成良“懒课”的背后,其实是“勤”,是“智”,是坚持和毅力,是所有这一切铸就的丰厚的底气。其实,很多时候,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差别并无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与神秘,教育教学中一些不易为人觉察的细节,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爱心与执着,已经足以说明一切。他们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怎样建立自己的品牌标志,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这是我读罢此书,亟待深思的问题。

一个教师究竟能走多远?从一个工人成长为中国传奇教师的魏书生,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中国真正的草根名师的薛瑞萍,从从未想过当教师到成为美国英雄教师的罗恩 克拉克,从民办教师到特级教师的齐鲁名师朱良才等等,他们都是不甘于平凡,有追求的教师,都是将所从事的职业当成是一生所追求的事业来虔敬前行。巴斯德说过: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为此我将时刻准备着。

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他的影响力,无论是用真教育影响学生一生的李镇西老师,教出美国第一位黑人州长的皮尔保罗,还是再塑海伦凯勒生命的安妮莎利文老师,他们总能在不经意间,用自己的言行成就学生的一生,这是教育的神奇,也是教育的魅力,作为学生的榜样,我们必须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敬业精神和心理素质,便能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从而形成凝聚力。

断断续续读完这本书,点点滴滴收获在心头,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好茶,越品越有味。教师工作纷繁复杂,我愿像俞老师、桂老师那样,爱的恰当,爱的得体,爱的有效,进行一场自身教学工作的改革,从今天做起,采集阳光,背上行囊,装载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探索在教育的路上。。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