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style=""font-size:14.0pt;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读后感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这本书没有生涩难懂的理论,提出的问题、策略、方法都是一线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阅读起来既轻松又很有共鸣。在《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第二章第一节《汉语拼音教学》中,指出了此课型的主要特征具有的生活化、形象化、实践性和情趣性四点,令我马上想起自己在拼音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要喜欢学习,有兴趣学习。当一个新的事物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好奇心强的孩子们肯定会特别有兴趣,可是当在幼儿园已长期出现的拼音字母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就失去了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
语文书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色彩鲜明、形象直观、生趣盎然、能准确示意字母读音和字形的插图。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图片,或者制作一些跟教学内容有关,跟学生生活贴近,寓于情趣的课件,来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启发学生认识字母,或加深记忆,或拓展思维。
二、利用儿歌
一年级的新生正处在刚从幼儿走向儿童的时期。孩子们十分活泼好动,单靠一些图片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儿歌或简单的口诀就成了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之一。
在教学时,我把一个个拼音字母编成儿歌或口诀,让学生反复唱诵,再加上拍起小手伴奏,这样就易读易记。例如:我教“b”的字形时,说“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 b b”。教“p”时,我说:“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圆p p p”。学生就能很快地记住b、p的字形,并能很清楚地区分它们。在教j、q、x与 ü 相拼时上两点省写规则时,可以教给学生顺口溜:“j、q、x真顽皮,见了鱼眼就抹去。”这首儿歌琅琅上口,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久而久之,教师就可以渐渐放手,让孩子们尝试自己编儿歌。儿歌是儿童的语言,儿童是编儿歌的高手,再加上教师以前所编的儿歌作为范例,孩子们很快就能编出许多有趣、生动的儿歌。教师热烈表扬、鼓励他们,他们对汉语拼音就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言素养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个个新世纪的小作家在茁壮成长!
三、玩中乐学,学中有玩
玩是儿童的天性。巧用拼音的音、形等特点组织学生做游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能达到乐学、愿学、主动学的效果。
(1)摘果子。老师用彩纸剪成各种水果的形状,并在上面写上学过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或二拼、三拼音节,然后挂在小树上,再用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轮流上来念对一个摘一个。
(2)找朋友。游戏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复韵母找朋友。(例如ɑi:,一个学生拿ɑ,一个学生拿i,找到后读出“ɑi”。)可以整体认读音节找朋友,也可以二拼、三拼音节找朋友。学生找到朋友后大声、准确地读出来。
(3) 开火车。老师拿着字母或拼音卡片走到某一组或某一条学生面前,说“小火车呜呜呜,一开开到你这里。”这一组或这一条的小朋友就按座位顺序轮流站起来读教师手中随机抽出的卡片,让学生在兴致勃勃地朗读中掌握正确地发音方法。
(4) 涂色。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分别给有针对性的拼音涂色。让拼音这种抽象符号在形状上的细微差别转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总是混淆不清的地方变成了色彩的一目了然。这样,既帮助了学生纠正错误,又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他们视觉上的想象。
四、学于生活,用于生活
拼音是一种抽象无意义的符号。六岁的学生很难依靠课堂上的教师口头上的讲解去从根本上认识它们、掌握它们,但学生每天都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也许他们不认识“shù”和“huā”,但他们认识“树(shù)”;也许他们不能将声母、韵母正确拼读,但他们会说“花(huā)”。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去引导他们认识拼音字母、掌握正确拼音方法。
语言源于生活,还要用于生活。
我们还可以在教室的门、窗、墙、讲台、桌椅等地方贴上写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把课程表用拼音、生字抄写;作业本上的姓名也用拼音、生字抄写;还可以在家中的各种家具、家电、摆设上贴上拼音生字的标签等等……学生每天都要接触这些熟悉的事物,接触这些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这样就创设了一种拼音、识字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早日熟练地掌握拼音,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能早日学会。
这本书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为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积极的指导、引领作用,尤其是那典型的、具体的、生动的一个个课型范式,就如同上演的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堂,真实自然,颇具一新,耐人寻味,值得咀嚼,着实需要好好内化,并切实转化为自己的课堂实践,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喜欢,并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有所发展。 许嫣娜老师的《识字8》教学设计,让我眼前一亮,由衷敬佩。她创造性地自主处理了教材。许老师通过转盘游戏,让学生初步认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看到声旁与其读音有关,形旁与其意思有关,从而初步感知到汉字的造字规律,掌握初步的识字方法,科学高效地识字。 许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斯霞老师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语文教学思想,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识字经验,把生字的音、形、义在反复的语言运用中主动建构起来。教师亲和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一个个的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在对话交流。学生在对话交流中识字,认识事物,而且丰富感情,懂得礼貌。孩子们在趣味中、对话中、挑战中、合作中学字。 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相信在《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这盏明灯的指引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更用心,更用情!相信在《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这盏明灯的指引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更用心,更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