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科研在线>>研训心得>>文章内容
仲桃 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16-02-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仲桃

仲桃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素养”一词的内涵太大了,不是教育一己之力可以达成的。因而,教育需要聚焦在“核心素养”上。而什么是“核心素养”?现在学界还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从其发展趋势看,大体涉及“人格构成及其发展”、“学力模型”和“学校愿景”研究三大领域。

众多国家把强调“国民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视为国民教育发展的基因,而“学力模型研究”就是要寻求国民教育基因改造的关键DNA“学校愿景”说认为,学校不是官僚机构,不是公司,不是军队。学校是以知识与技能为媒介,师生在互动关系之中,生成各自的意义、相互交换,创生新的学校文化的学习共同体——这就是国际基础教育学校愿景研究得出的结论。作为学习共同体,学校的改革旨在通过国民教育的正式课程来铸造未来国民的核心素养。如今,被誉为21而“语文核心素养”又是什么呢?有学者指出:语文教学的实质和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语文立人,先是通过主题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语文的核心素养,进而发展成语文立人,也就是形成学生发展的全面的核心素养。换言之,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意志需要什么样的人,教育就应该为此付出努力。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教育规划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基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其学力基础,要规划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这构成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独立学科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融入学科意识,即自然需要以独有性,来让语文科素养区别于其他课程。

二、主流问题与对策

       目前学界研究的主流问题在于“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两方面,这种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的,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要逾越的一道屏障。我们日益认识到,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的确有必要厘清,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可以做些什么,最需要做些什么。

一是,着眼在现代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失掉现代属性。

语文教育的这个“现代性”,体现在阅读的语料、认知价值、语言交流、主流价值观等很多方面。传统语文与现代语文在五四运动和葵卯学制下的教育都曾经画过界:现代语文,以学习白话文为主,演变而今,在于学习典范的现代汉语;这个语文不是限于国学的,传统的,历史的,而要前瞻未来,本着世界眼光,学习多元文化;这个语文的学习,也需要在注重语感的积累同时,更加重视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有效性;这个语文所塑造出来的人,要能够较好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积极构造现代生活的价值观与行为规则。

语文是语言学科,就人才类型而言,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其培养人的特长也归入语言领域。语文人,一定是具有语言优势的,进而发展文学水平、文化水平等。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画出界限来,这个课程到底要学习什么?不要让语老师变成一个全能选手,什么都教。这门课程也不可能不所不包。语文教什么,这是一个老问题,却无法解决。语文学习的核心圈,即内核是语言层次。这个层次的语文,较多关注词汇、句子、修辞、语法等。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由此起步,语文姓语,也要做好这个本分的事。第二个层次是文章与文学圈子。也就是语言具备了完整形态的表达,具有了结篇的意义。这就是说,语文科的学习,也把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全世界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作品都包容进去了。文章里包容的东西一下子丰富起来,诸如人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都要包括在其中。而且之于优美语言的审美就变得重要的。文学的意义就在于,把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最美好的情感,最美好的思想等一并装入文章呈现给大众,成为教育的样本。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于发展人的典范语言起重要作用。第三个层次是文化和哲学层次。这需要在一个人有了很多人生阅历和基础性的社会认知之后,才可以启智。这个学习可以延后一点,作为语文科素养发展的后续事情。语文科读久了,或许其人的文化滋味就显著起来。

三是,着眼在核心素养,不要过于泛化,超出学科实施力量则就成为学科实现不了的目标。

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核心层次,谈知识核心、能力核心都没有问题,进一步延展到文学、文化、以及人文化的时候,很容易收不住口。过去语文科教学越界的时候很多,上成政治课有之,上成历史课有之。现在文章的内涵扩展了,新闻、说明文、科技文,各类应用文进来了,于是一些课堂开讲医学、宇宙学、科学知识等。还有的老师,在语文课,与学生大谈人生观、价值观,似乎在上哲学课。

四是,基于不同的学段,结合教学发展,进行素养发展的层级化设计。

初级语文,要过说话关,重视口语训练,重视语言的交际性。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个初级阶段非常明显。在高级语言阶段,增加了文学的学习,语言的艺术化要求提高了,需要了解这个文化圈子里的人怎么想事、怎么做事。英语学习还要有专业英语,这与英语国家在科技发展上具有领先优势,而很多专业词汇,在生活中不常用而在科学学习中离不开有关。汉语的科技化特点不是很明显的。因而语文的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初步语言阶段,重视词汇积累,可以进行口语交际;高级语言阶段,可以阅读本民族从古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良好的领悟能力。

词语提供的简要信息,这是低年级孩子容易获得的。到了高年级,文章的内容也由浅入深,增加了思想含量、文化含量也有变化了。

核心素养是什么,这个东西应该是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求的落实双基,就应该成为这个核心素养。换句话说,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要成为核心素养。

韩军老师提出弘扬人文性的主张。这个学术观点所反拨的现实是,语文科不要过于知识化,沉到语言知识的底子上,缺乏对于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视和培养。

三、结合教育实践谈感想

 

岁多的孩子迈入小学,来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他就好像进入到一个黑黑的房子里面。这个时候他能不能大胆地迈进这个他不熟悉的黑暗的房间里面?我们通常可以有两种方式帮助他,一种方式是我们用高度聚光的探照灯把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呈现给他们;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把这个房间的顶灯打开,一下子把整个房间都照亮,尽管顶灯在局部上并没有探照灯那样照得亮,但大家想想,在哪种灯光的帮助下,孩子们能够更放心大胆地走进这个房子呢?显然是顶灯!而这种顶灯恰恰是小学教学和小学课程的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它区别于中学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我们不要笼统地讲基础教育,我们要把基础教育分成高中、初中和小学不同的层次和阶段。而小学课程的特点也就在于这种“直接的完整性”,就是这种“顶灯效应”。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18001000.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识字与写字是小学低段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低段学生所要具备的核心要素。这种能力不光是体现在低段学生刚开始接触汉字,学习识字与写字的阶段,对他们终生学习汉字都有助益。正如课标中第一条就强调的,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意识与兴趣才是教师课堂因培养的关键。正如谢教授提出的“顶灯效应”所反映的,“探照灯”式识字教学中,另一项让我深思的是,孩子们的创造力及想象力普遍不高。一方面,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强调识字方法的积累,学习汉字要有意识的从他的“音、形、义”三方面去想去说,但孩子们还不能很系统的建立这种思维的模式和流程;另一方面,我们强调汉字识记方法的运用,如:“加法”,“减法”,“编儿歌”,“编字谜”等,但孩子缺乏方法的选择能力,看到汉字不敏感,也就是没有“字感”和“词感”。而如何培养语感,我想,除大量的阅读朗读以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多思多想也是一种途径。孔子说:“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重心下移,多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并注重其逻辑性。如字义的教学,即是学生了解汉字文化内涵,为今后语词的选择、辨析的根本途径,又是可以帮助孩子记忆字形的方式。尤其是汉字中存在大量的象形字及形声字的情况下,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更为重要。这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