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实验小学 夏君
教育是什么?如何进行教育?或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肖川先生的《理想与信念》着实让我获益匪浅。通读全书,并不能找到一处明确的阐述,然而字里行间无不让人感受到涓涓暖流涌上心头。
看了肖川先生所著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深深地被那凝练、隽永、雅致、精当的表达所吸引。肖教授在书中谈到“教育家都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思想能提升教育品质”,“你真正的生命就是你的思想”。的确,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的教育学者,去解释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肖川说:“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只有让充满智慧的思想融入教育之中,学校教育才会更加完美,才会充满无限生机。
在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里,不仅洋溢着浓浓的人间真情,而且字里行间伫立着一个个独立的“自我”与尊重———自我的儿童、自我的教师和自我的观察者。“学校不是一座凝固的建筑,它是产生思想的地方,是一条流动的思想之河。学校管理者面对的是有生命、有差异、有思想的人,一个人的思想才是他真正的生命。只有用心灵唤醒心灵,用思想去影响思想,才能使管理者的思想保持常青,使师生学会思想并用思想提升人生的质量。”肖教授说,“教育作为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更为重要的是用思想陶养学生的心灵,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灵魂、才能厚重人格。”
学校是生命成长的地方,每个个体都是鲜活的每个生命都是有意义的,因而教育就应更多地体现个性特征,关注个性,尊重生命。其实在课堂中我们都不可避免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作业不做,讲过的题目一错再错,前脚答应好好改正、转身又是故伎重演……每当这时,除了抱怨,可能更多的是忍不住自己内心的愤怒。想到这里我不禁有点脸红,学校不就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吗?
就是这样,我总是以一个教师的角度去看学生,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想孩子。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活泼、天真、好动、天生会“闯祸”。此时,我看到肖先生为我们教师提出了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孩子是需要我们去等待的,孩子是需要我们的宽容的。书中并没有哪句话点明了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教育信念,然而我想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等待、宽容、分享、选择、合作与创新中,坚信那个理想中的完美教育一定会出现。
给生命以成长的智慧是教育的天职。教育需要思想,需要用思想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真谛,预示教育未来。思想在学习和相互交流中生成,在思考中得到提升,在反思中得到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