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依法治校是使学校工作走上正规化的重要前提。于是,我们逐步构建"依法治校"的总体框架,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使学校从人治走向法制、从适应计划经济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使学校管理从主观走向客观、从随意走向规范的需要,有利于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学校的自主办学和改革发展。现将学校本学期依法治校的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 坚持四条原则
在推进依法治校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下四条原则,确保该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1、 依法行事的原则
按国家的法律、法令、法规和上级的政策、规定,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2、 实事求是的原则
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密切联系教育改革的需要,密切联系本校实际。
3、 循序渐进的原则
依法治校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要努力提高思想认识,逐步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和完善各项措施。
4、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加强党的领导,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努力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二、 增强了四个方面意识
为了使依法治校工作进入理性轨道,学校领导干部先行一步,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理论,学习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文件,通过学习和实践,全校上下增强了四个方面的意识:
1、 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作为学校的主人,全体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历史责任,积极参与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各项工作,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创造新的业绩。
2、 增强了目标意识
群策群力办好学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也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不断强化这一意识,并落实在各项工作中。
3、 增强了民主意识
全体教职员工逐步增强民主意识,能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能为办好学校献计献策,为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4、 增强了团结意识
办好学校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和实现大团结的基础。团结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和保证。唯有实现大团结才能实现大繁荣、大进步和大发展。
三、 抓住两个重点
1、制度建设
我们把健全和加强制度建设作为推进依法治校的重点工程,我们的做法是:全员参与,集思广益,联系校情,求真务实。
《江苏省常州市新桥中心小学章程》全面总结了我校民主管理学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考虑到行政、制约、监督三方面的作用和关系,是对学校管理重大问题的基本事务做出规范性、自律性规定的文件,它既是全校师生集体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又是全校师生的言行规范和基本准则。全校上下对学校《章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从体系到结构、从总则到条款、从提法到顺序、从含义到措辞都提出了一些有深度、有建设性的见解和设想。章程在学校第五届第三次教职工暨工会委员代表大会上获一致通过,《章程》起草到通过的过程,对全体干部、教职工也是一次增强法制观念、增强规范意识的过程,学校还研究、讨论、通过和实行了跟学校《章程》有关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事实上,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保证了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以《章程》为母法和学校其他各项规章制度中体现出来的相关法律、法规精神,使学校管理、教育、服务育人的各种措施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校务公开
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阳光工程",是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
为了确保校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注意克服部分干部、教工中四个模糊认识:一是部分教工担心校务公开只是"走过场",只会公布一些表面性的、无关紧要的内容。我们既加强普法教育,宣传政策,提高大家的法制意识,又用实际行动来表明校务公开会“动真格”。二是少数干部怕校务公开会引起一些工作上的麻烦。我们着重引导:不能回避矛盾,只有克服困难,解决矛盾,才能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团结。三是有的同志担心校务公开会分散精力,影响工作效率。实际上只有校务透明了,干部群众才能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才能提高学校工作效率。四是个别干部怕校务公开影响到自己的权力运作。这就更需要摆正个人位置、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校务公开必须依靠法制化、制度化的方式进行。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学校党总支健全了各项党内制度,如《关于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工》等,提供了广大教工对领导干部工作进行监督的依据,也明确了校务公开中涉及领导干部的有关内容,从领导层面上加强了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形成了校务公开的重要保障。二是教代会通过了《学校章程》,它既标志着我校校务公开制度的建立,又以其构建的制度框架形成了校务公开制度的依据。三是学校行政制定了有关管理规章,完善了校务公开的内容。从2001年9月至今,学校已进行校务公开、公示活动20余项,深受大家欢迎。
四、 取得三方面效应
1、依法治校有利于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促进了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
一方面,学校领导班子从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推进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成立了学校“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并将“依法治校”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党总支相应的学年度、学期总体工作安排,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或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定期举行会议,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进行总结,部署新的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增加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避免了"暗箱操作"的弊端。学校领导广开言路,博采众长,充分发挥教职工在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使学校宏观决策更能体现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
2、依法治校有利于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以普法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我们将推行依法治校作为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具体体现。学校有关重大事项及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决策,出台之前学校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向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民主党派基础组织通报,并由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学校每学期按预定计划召开教代会,依法保证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如我们应教职工要求,在2000年教代会上详尽、具体地进行了财务公开,代表们在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对学校以前的一些工作失误提出批评,对学校目前的一些做法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又感到了领导的诚意和坦荡,对开创学校新局面充满了信心。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常常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职工议论热烈但意见往往并不统一,处理不妥就会影响教职工的情绪和工作。
学校让教职工真正感到了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的增加,同时也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政议政的作用,欢迎他们的建言献策。我们及时把上级精神、政策规定、学校做法原原本本地传达给群众,让大家对学校领导的言行评判有了标准和依据,可以说,现在学校教职工知校情、议校事、监校政的热情要比以前高涨得多。依法治校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形成了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和办好学校的统一意志。
3、依法治校有利于党的教育方针在校内的全面贯彻,促进了学校的自主发展。
依法治校使我校领导工作、管理工作更加明确、有序,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自觉性,中层干部按章办事更加自觉、主动了,教职工依法执教、依法办事的自主性、积极性提高了。在普法学习活动中,全校教职工学法普及率为100%,在校学生在规定的法律知识学习中100%考核合格。
我们是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依法治校,学生以全面良好的素质、学校以优异的办学质量饮誉周边乡镇。学校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将使我校依法治校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使学校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中心小学
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