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依法治校>>规章制度>>文章内容
现公布《新桥小学突发事件紧急处理预案》《新桥小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发布时间:2010-03-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管理员

全体教职工:

     现公布《新桥小学突发事件紧急处理预案》和《新桥小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请认真阅读。

新桥中心小学社会综合治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008.05.20

 

新桥小学突发事件紧急处理预案

 

  为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妥善处置学校重大突发性安全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和安全,特制订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重大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及生活秩序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
  二、实施组织
  学校成立处置重大突发性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钱丽美
  副组长:汪尧华 张红梅 韩燕清
  组员:马洪兴 胡冰 赵海琴 陈俊 顾俐  黄益芬  高锋  各班班主任
  三、实施步骤
  突发性安全事故主要指突发性校舍安全事故、火灾事故、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各种校园内外群体性伤亡事故。发生突发性安全事故应按以下步骤处置:
  1、事故报警
  及时报警并传递事故信息,通报事故状态,为果断处置事故赢得最佳时机,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学校每位师生在发现事故的第一时间要及时、正确地报警。在学校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在积极做好师生自身保护和救助工作的同时,立即报警并向学校领导及上级部门报告。
  报警内容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危险程度、师生伤亡情况,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2、紧急疏散和现场急救
  事故发生后,学校及有关负责人应立即根据事故现场发生情况,设立事故现场警戒区,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将学生撤离到安全区域,控制事态发展,抢救受伤师生;现场救助人员在施救前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措施,施救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措施进行,实施救死扶伤,坚持"先救人后救物,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
  3、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学校安全工作小组应配合区教育文体局安全工作组立即启动学校重特大事故紧急处理预案,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事故处理。配合有关职能部门,科学、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及财产安全。

  二00八年三月

 

 

 

新桥小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可能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引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

    课间学生追逐、打闹;学生放学后在学校活动;体育活动中:慎碰撞、摔倒;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操作不当:极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二、预防办法

    1、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规范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

三、处理程序

(一)事发阶段的有关工作和注意事项

l、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学生就近送往区级以上医院救治,保留车票或发票 。

    2、及时通知家长.

    3、报告。

    一般事故当天内报告校长室;重大事故立即书面报告区教育文体局、可先口头后书面,同时向有关保险公司报出险。

    4、重大事故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

      由校长、分管校长和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班主任等人组成。

    5、调查取证.   

     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要有班主任或监护人在场并且签名;调查人员2名,记录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诱导:记录用钢笔或水笔。

()事故处理阶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依法调解原则:

   根据学生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条款规定接待学生家长,注意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有情操作的分寸。

    2、一次性解决原则:

   一个事故一次解决,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家长不同意可提醒家长依法起诉。

(三)事故处理结尾阶段的工作和注意事项

1、起草《协议书》。由总务处负责

《协议书》要写清协议双方的身份:学生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时间、地点;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签名等内容.

2、理赔.提供下列材料:由会计室负责

    (1)《协议书》复印件

   2)病历卡复印件

    (3)医药费发票原件和复印件;

(4)凭上述材料到保险公司办理手续。

 

 

二○○八年三月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