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新桥实验小学的多功能教室如期开展着数学课题组专题研究暨数学组教研活动,参加此次专题联合教研的还有孟河小学数学组的全体教师。
本次研究的专题是数运算,内容是四上《混合运算》的第1、2课时,由韩中海与蒋云飞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第一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第二课时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课后,两位老师就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和行课过程进行了简要的自我剖析,同时提出了自己在研究中的一些困惑,课题组的其它成员还围绕“两节课的基本教学结构是什么?如何体现课与课的结构递进与关联,教学的提升点在哪儿?以及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预设和实时回应如何有效处理”等问题进行了相互评课。如:高娟萍老师就教学结构中不同方法间的沟通、沟通的层次以及环节的目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陈霞娟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课堂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混合运算,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当好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最后,汪履平主任结合老师们在互动中的思考和问题,对此次专题研究及时作出了精彩的回应,尤其是对混合运算架构了系统的教学结构:大结构——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异级运算,先算高级,再算低级;如要改变运算顺序,必须加括号;在有括号的运算中,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小结构:创设情境——体悟混合运算顺序——情境演绎检验运算顺序。汪主任同时强调概念、法则一旦形成,后面的学习必须不断与之进行链接,强化学生的认知,从而实现量到质的内化。汪主任风趣的把老师比作一部电视剧的导演,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比作一部精彩的连续剧,最后大结局的呈现就是一个教学的完整结构。
通过这次专题研究,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研究的价值,帮助每位教师读懂教材、读透教材,形成结构的思考和结构的迁移,读懂学生,针对学生的困难有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我们的研究、我们的课堂才会越来越真实、朴实、扎实,真正实现轻负高效!(高娟萍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