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走进新小>>学校新闻>>文章内容
课堂,让师生的生命共同绽放成长的气息!
发布时间:2012-03-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记新桥实验小学数学学科区级开放日活动

316下午,新桥实验小学继三月初“新基础教育”基地创建活动之后,为进一步放大活动的过程价值、打造学科教研文化,帮助更多的青年教师锤炼教学基本功、提升学科素养,借助区教学开放日活动平台,数学学科结合校本教研开放了常态下的教学研究。

活动首先由孙伟琴、冯洁、郭建刚三位青年教师分别执教了二下《认识角》、一下《认图形》、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行课过程呈现出三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基于本班学生的前期教学渗透和养成,对教材局部进行了重组,关注了同一领域年段教材与单元整组教材之间的前后联系,有长程的视野。二是关注了学生对基本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的日常积淀,如在分类、聚类的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辨析——抽象归纳——提炼命名的学习过程,认识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角等图形概念的本质特征。三是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如通过回顾、举例和梳理,帮助学生体悟转化的策略在小学阶段各领域内部的运用价值,同时还将转化的策略由同一领域向不同领域之间进行沟通,既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又帮助学生将思维由单一线状走向复合网状,提升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学习力。

在接下来的研讨环节,三位老师坦率地提出了自己在解读教材、设计教学和行课中的困惑,区教研室陈建伟老师现场把脉,向上课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思考:一是教材重组的意图是什么?重组之后的教学目标如何定位和取舍?二是重组之后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是什么?目标的达成度如何?三是在行课中学生的课堂状态还有哪些问题?还可以怎样改进?三个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在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发展空间,通过组内讨论和专家的点评,大家对教材重组的度、教学方式的组织、教学过程中学生状态的敏锐捕捉与回应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更加清晰、理性。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犹如春天的种子,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生长环境,扎根日常做实教学研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双向对接,每天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学习,关注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的开发与持续渗透,相信每一天的课堂都会绽放出生命成长的气息!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