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暑期校本培训之八:(语文)课标解读促发展,课堂开放求成长
撰稿:陈婷 摄影:贺欣
今天是校本培训的最后一天,语文组在任校长的组织领导下进行了课标解读和学生自主学习、我们期待怎样的课堂这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上午,结合陆志平处长对课标的解读,张丽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带领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学习了2011版国家课程标准。从丰富细琐的课标要求中抽取出与小学学段相关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提取以下11个关键词:“综合性、实践性”、“语文素养与养成”、“识字量、字表、写字”、“多读多写,日积月累”、“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口头语言,文明交流”、“综合性学习,积极提倡”、“随文学习,指导点拨,实际运用”、“科学评价”、“新的挑战”和“提升教师素养”。从课程性质到课程目标,从语文素养到学段要求,从学生能力提升到教师素养的养成等方面结合具体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未来语文课程的一种的目标和发展趋势,并结合课标的改动,思考小学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带来怎样的能力提升与成长呢。学习完课标之后,六个语文教组分别抓住一两个关键词进行再学习和探讨。席间每人自由表达观点和感受,例如“语文综合性课程”、“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识字教学”等方面的话题得到了积极的响应。教师不但提出对他们的多元理解,同时提出解决策略,获益良多。任校长进行总结知道,并对教师的“合作性学习”提出高标准和高要求。
下午组织观摩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实录学习——《真理诞生于100个疑问之后》。薛法根老师的课堂为我们展示了未来一种理想课堂的模式和潮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注重口语表达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同时引导学生不但要注重文本的内容还要关注表达方式的运用,进而内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运用的能力。薛老师对字、词、句、段甚至关联词、关键字等细节的揣摩与关注,让学生多角度活用语文能力。观影过程中,众多教师积极记录课堂要点和闪光点。过后,继续沿用上午的小组讨论学习方面,并针对语言表达交际上的不足进行修正和改进。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期待怎样的课堂”两方面进行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憧憬新的教育理想。
通过培训,不但让我们从上位的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得到理论滋养;在课程标准的解读中明确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为新课堂提供有效抓手;同时,在实践操作层面提供有效的案例和解决办法。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学生为主体,开放、互动,有效生成的课堂是我们未来追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