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暑期校本培训之九:(数学)分组解读 交流点拨
撰稿:蒋云飞 摄影:贺欣
8月13日,受台风影响而延期的校本培训带给新桥实验小学的所有数学教师一份另类而有效的精神大餐。
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也备受争议。在这样的背景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诞生了。新版标准是在旧版标准基础上的修正稿,在很多方面作了调整。如何让一线数学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状态接受这样的调整,以更好地服务教学对于校本培训来说是个挑战。
培训前,黄主任两次短信提醒老师们阅读新版标准解读,准备互动交流。在忐忑中,老师们迎来了局小周志华主任的指导。周主任关于学习新版课程标准的一席开场白让老师们为之一动:学习《课程标准》四个阶段:1、整体对比初读:了解整体变化;2、分段重点解读:理解核心概念;3、结合案例品读:指导实践转化;4、实践反思再读:内化价值追求。我们今天首先进行第一阶段的学习,形式:小组学习—大组交流—个人反思。按年级分六个小组学习找新标准发生的变化,抽签后由每组推荐代表进行大组交流,100分底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组表现加分或减分,最后选出优胜组。虽然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形式的比赛,老师们还是被这样别出心裁的培训形式吸引了、鼓舞了。首先是一个小时的紧张的小组学习,每一组的老师们绷紧神经,按照分工,部分在学习比较前言和课程目标,另外的在对比学习第一、第二学段的内容标准。抽签时,老师们生怕抽到第一,准备不充分,更怕抽到最后,加分不容易。在紧张与兴奋中,1号组代表上台,侃侃而谈,让其他组老师备感压力,1号其他组员的补充积极、主动。周主任点评:开了好头,交流内容充分,加30分。其他组想尽一切办法赶超1号:2号交流细致,能针对每个变化寻找背后隐藏的原因;3号能结合教学实际谈学习感受;4号能针对不同提出自己的想法,人人发言,读书、对比关注细节;5号能拓展到教学实际,找到一个点深入研究;6号全组上台,展示交流,各尽其才。在这样的紧张而又轻松、兴奋而又忐忑的氛围中,老师们象孩子一样开心地合作,积极地参与,时间过了,也还意犹未尽。
在炎炎酷暑里享用这样一顿精神大餐,让老师们在消除学习恐惧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学科素养,这样的培训方式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