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走进新小>>学校新闻>>文章内容
走进桂花雨,聆听趵突泉——四年级教研活动之一
发布时间:2012-10-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走进桂花雨,聆听趵突泉——四年级教研活动之一

                                                   撰稿人:陈婷

   本次四年级教研活动围绕写景状物类文章进行教学和探讨。分别由两位新老师张云青和戴芳芳进行《泉城》和《桂花雨》的教学。

   在前期的集体备课中,全组成员对教材进行解读,对照课标、年段要求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展开方式的讨论和课后有效习题的设计等环节进行细致讨论。

十月八号,张老师和戴老师进行分别进行过试上和调整,在试上过程中发现遗漏点和不足之处,课后组内正对课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研组长张丽老师进行全方位把握,提出指导意见,并再次详细传授教学目标与教学流程的内在关系,为新手理清思路,把握航向。

 

十月九号下午,林老师观摩了《泉城》和《桂花雨》两堂课。观摩课后,再次正对写景状物类文章进行研讨。

 

首先,两位上课老师进行课后反思,意识到课堂中读书少,教师引导语言不够精确具体,没法全员关注学生,还不能有效回收学生呈现的资源等现象进行深入反思。其次,组内成员进行评议,并针对文本解读、朗诵形式、教师语言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分享经验。最后,林老师细致地对这两篇课文进行了剖析和评价。指出《泉城》根据总分的写作特点,分别介绍四大泉,并着重强调趵突泉和珍珠泉,并从得名的原因和特点引导学生不断诵读文章,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而不能一味地解析个别字词,打破文本的意境。《桂花雨》注重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点来描写事物,不仅突出桂花的小和香,更要理解桂花所寄托的思乡之情。最后,林老师提出中年段语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新教师必须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创设情境,感受文本语言,让学生多读,多感悟。

第二,偏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文本需要创设完整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阅读文本,以读代悟,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文本所表达的美和情感寄托。

第三,要专研文本,解读教材,不要误解课标,勿将课标中对字词的重视理解为逐字逐句地分解句子与词语,这样就破坏了文本的统一性和内在美。

第四,教学目标的设定、如何开展学习活动、重点理解哪些词句,教师如何引导需要有充分地研究和预设。而所谓“开放”,其前提是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教学目标的清晰。

第五,有效练习的设计。无论是课后的练习,还是课上的对话训练,要与学生实际生活和文本有效结合。例如说话训练根据年段要求,比如可以模仿,抓住事物的一两个特点,写一两句话等,作出具体的练习说明。

最后,林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肯定,同时期待我们能更加深入专研教材,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