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走进新小>>学校新闻>>文章内容
潜心研究 提升内觉
发布时间:2012-11-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伴随着初冬的微寒,1112日,我们数学组开展了第二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一年级教研组长万小红老师执教《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和四年级教研组长殷娟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一、前移:每一次活动都离不开黄主任的引领与数学组老师的团队协作。根据本次活动的两个版块:“数运算”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黄主任安排印发了人手一份的学习材料。老师们自主进行了前期的理论研究。

(一)一年级:教研活动前一周黄主任安排了一年级的常规调研,在汪主任的指导下,一年级老师明晰了本阶段“数运算”的教学结构。作为调研的后续研究,亦作为教研活动的前移研究,万小红老师就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了试上。同教研组经验丰富的陈老师、王老师结合汪主任的指导与万小红老师一起进行了二次探讨与修改。

(二)四年级:殷娟老师作为新加入新小的老师,对新小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尤其是近年来在“新基础”上的研究尚未熟悉。作为教研组长,她能在黄主任、蒋老师、孙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投入研究,前后经历了三次“试教”。

两位老师以及数学组老师积极、主动的参与研究充分体现了新小教师一贯务实、进取的工作风格。

 

二、活动进行时:

 

(一)听课

全体数学教师集聚录播教室聆听了两位老师精心准备的教研课。

 

 

 

(二)说课

两位老师就行课后的感受作了梳理。万:试上过程中感觉本节课的容量大,摆雪花片的环节砍掉。第二次,从个别到整体,体现有序。反思:找规律环节不充分,可以这样调整,哪些比较好记,哪些比较难记,可以怎样记,帮助学生记忆得数是9的算式。背诵的环节,学生参与率不高,原因在老师,平时没有这样的要求,或者对学生背诵的要求没有检查,学生的常规没有落实到位。殷:前期的问题:思路不清晰,版块模糊,重点不清,偏向数量关系。学生在整理信息时有困难(归总问题)。

(三)评课

数学组老师评课参与度高:

陈佳芳老师指出第一节课放下去让学生独立有序写的时候,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呈现个别学生的资源。注意资源收集的全面,要教给学生有序的方法,特别指出了板书完整的重要性。万小玲老师觉得第一节课前两个环节处理比较细腻,找规律环节,关注了纵向的规律,而忽略了横向的规律。特别指出了日常养成的重要性。孙伟琴老师说:第一节课版块清晰,引导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很到位。指出教师要关注数学课堂的长期渗透与长远发展。蒋云飞老师肯定了殷娟老师心态好、态度好、有可造性。同时提出了研究过程中的疑问:本节课的重点是整理信息、还是解决问题?是两面兼顾、还是有所侧重?表格整理,是否一定要打线?

汪主任点拨高位而又实在、可操作:

    首先肯定了两节课总体还是比较好的。

第一节课,老师没有进入角色,主要原因在于:前面没有按一定的结构来教学,今天用这个结构,学生跟不上节奏。三句话对图的语言的描述有些欠缺。特别指出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承担语言教学的功能。第二个版块放手不够,在“顺应”方面做的不到位。第三环节交流算式时,板书上可以有两块内容,四个算式一组的,从小到大一组的。熟练背诵:打乱顺序你也能很快记住吗?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检查背诵效果。最后提炼本节课的教学结构:三句话说图,写出4个算式后有序或分组写出全部算式,记忆。

第二节课的重点应该是:信息的整理与分析。把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整理,不要把三个人的信息分成两段,有意减少信息量。建议:板书课题是应该这样写:“解决问题        策略——信息的整理与分析。”表格应分为三栏:人物、本数、总价。整理信息的要求“完整与对应”分析的目的是“找到隐藏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建议今后所有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揭示、板书具体是什么策略。

 

每一次教研活动都会让我们重新审视日常教学。如果我们不仅仅停留在“听听激动”的层面,真正把专家的指导吸纳进自己的数学课堂,让研究与提升成为一种内觉,我们的数学课堂将更精彩,我们在教学之路上必将行走得更自如、更长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