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研究有幸迎来了市教研室潘小福主任的亲自指导,课后,两位老师谈了课前的思考与上课下来的困惑,潘主任肯定了两位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异中求同,肯定了两位老师想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做法,但是学生自主整理和复习还不够,也帮我们剖析了课堂教学还存在的问题,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学中还存在的陋习,明晰了努力的方向。
1、课前设计:老师要不断学习,对数学知识本身要十分理解
数运算的复习课需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关于运算能力是什么的内容,算理要明,算法要活,抓住本质的去组织学生整理和复习。
2、改善组织教学的策略
教学要有向开放、目标明确;心中要装着学生,复习时同样应注重资源的对比呈现,重心要下移,注重三放三收,尤其讲到练习题的交流要改变一问一答,而是要再次放下去,归纳与提升后还要再放下去,注重习题的创生。复习课的教学也不能过于关注结果,而应更多地去关注过程,注重学生个性化思维的表达,注重个性化思维的完善和提升;
潘主任不仅敏感地捕捉到我们课堂教学还存在的问题,还讲到复习课要走向系统,于是从学校发展和学科组如何进一步研究与发展的角度,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布置了后期相关的研究任务。
1、各年级根据学生真实状况,制定出口算和竖式计算的质量表,口算水平要追求速率和正确率;竖式计算要追求正确率;
2、各年级认真制定复习计划,复习要系统,不仅要梳理各知识点,更要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无论是谁,无论学哪门学科,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只要学习就需要整理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提高学习效率,这是一个社会人终身必备的学习能力。所以,基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的复习课,应走出散点,走向系统;走出片断、走向沟通;走出随机,走向序列;走出割裂的设计,走向结构推进的设计。要想学生跳出题海,教师必须先跳进题海;我们只有深入钻研,才能把握好知识结构,也只有真正能读懂学生的困难,课堂的查缺补漏才显得更有价值。课堂上只有真正做到重心下移,才能体现出孩子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真正做到“基于儿童”,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了儿童”。
2013年的第8天,虽然是学期末,但我们教学研究的热情始终未变,我们开启了复习课的探讨和研究之路。正如这个吉祥的日子一般,潘主任的一句“我对新桥小学的数学团队有信心,相信你们能通过不断努力追求更大的发展与提升”。我们感受到了领导对我们的期望,感受到研究的温暖,感受到一路研究与追寻也能收获幸福,更感受到“破茧而出”、“突破历来如此”的研究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勇气和智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