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研究的步伐 行走在希望之路上
----------记新基础英语生态区研究活动
议程一:课堂教学
陈微霞老师执教了5A Unit2 A new house Part A ,属于语篇教学课。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有关词汇,进一步巩固There be句型,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型来表述自己的家庭设施,并对其他人的家庭设施状况进行提问。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亮点
1、情境导入,分散难点
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诚然,一节优秀的课,离不开一个恰当且有效的情境创设。陈老师整节课都围绕家这个话题情境展开教学。
2、制造悬念,层层引入
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陈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篇理解时,通过开放性问题 :What’s in the house?通过这个问题,自然引入课文学习,使学生对语篇的意思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课文学习有效铺垫。
3、分解阅读,逐层递进
陈老师将文本分为house 和bedroom两个板块,house的处理采用听力手段,梳理出房中各房间的数量,培养了孩子较好的听的技能和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Bedroom的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自我快速阅读文本,合作完成房间的贴图,一方面提升孩子的学习情趣,另一方面培养孩子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4、回归生活,提升文本
陈老师创设了让孩子介绍自家房子和喜爱的房间这一活动,让孩子活用语言,长程培养孩子的综合语用能力。
议程二:教学互动
1、现场说课
陈老师结合课堂教学从四个维度进行了说课:(1)教材及学生的全面分析 (2)基于教材和学生分析下的目标设定(3)教学活动与目标的达成度分析(4)课堂反思与重建。说课的过程清晰,反思也很到位。
2、回眸试教
刘琴老师回顾了陈老师四次试教的历程,从文本的解读,目标的设定,活动的调整,阅读策略的选择等方面逐次反思。在对比中发现学生的困难,在对比中发现有效的阅读策略是什么。
3、畅谈阅读
袁教授没有急于让大家评课,而是让大家各抒己见,谈谈对阅读课的理解。每个学校都有相关老师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从各校老师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出语篇教学的特征和原则,语篇教学有别与阅读教学,属于交际性文本。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兴趣维持原则。 (2)信息语言并重原则。 (3)多维互动原则。(4)策略渗透原则。(5)层次性原则。 (6) 适切性原则。一节课的设计思路,粗略的分类可以有两种基本模式,“总-分-总”和“分-总-分”模式。
4、评课议课
各校老师在理解语篇阅读课的基础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并结合以下几个点进行了探讨。
(1) 如何在阅读课上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 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孩子的课堂积极性?
(3) 如何真正提升孩子的综合语用能力?
在众多老师中,我校高峰副校长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少用Yes or no这样的评价,应给予学生最诚恳的评价和鼓励。在教材的解读要有长程意识:4年级学习there be 的肯定句是基础, 5年级第一单元围绕学校学习一般疑问句是提升,话题情境由第一单元的学校到第二单元房子和卧室的文本学习也体现了教材由宏观到微观的聚焦。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要站得高看得远看得细。
5、总结提升
薛老师结合新北区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谈了自己的想法,每次活动的形式应由活动的内容,任务的难易程度来决定。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隐形的异质分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度和学生的参与度。
袁教授结合评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本课的教学内容谈了自己的想法。聚焦为4个问题:
(1) 最近发展区: 我们设计的任何活动都要以学生为基础,有一定挑战性,但又不是遥不可及的,这样学生才有持续学习的动力。
(2) 学习评价:教师的语言评价对孩子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吝啬我们的语言。当孩子说出的话超出了我们预设,生成了新的资源必须大肆表扬,这样孩子才会不断把课外资源引进课堂教学,我们的英语学习才能真正体现“活”
(3) 文本再构: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我们的教学不能被其束缚,要结合学生和教材,大胆进行文本再构,提升教学的效度和宽度。
(4) 开放与生成:能抛出问题不一定是真正的开放?开放的过程我们必须思考:什么时候开放?向什么开放?向谁开放? 如何把握开放度?引发了我们的深度思考。
议程三:学期研究规划
教学研讨结束后,大家都顾不得休息,热烈讨论学期研究计划,每位学校都从课程的建设,教学研究,梯队培养,学生发展进行了关键事件的阐述。在专家的引领下,让我们明晰了研究的方向,坚定了研究的信心!
新基础教育研究之路是艰辛的,也是扎实有效的,希望我们携手在这条希望与挑战并存之路上越走越远!(撰稿:刘琴 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