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课程”的思考,潘院长从两个教学实例展开了对课程的解读,他向全体教师介绍了课程的前世今生,从传统的课程论到课程的近代化,课程发展的轨迹让教师们对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课程建设也日渐完善,从莱比锡的低年级合科课程到纽伦堡合科教学,从泰勒的目标模式到派纳的课程理解,从分科课程到综合课程,潘院长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丰富了教师们对课程的理解,最后潘院长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对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力提出了要求:第一,要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引导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发展方向;第二,要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力;第三,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职业方式。接着,潘院长结合以上三个方面,给教师们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不知不觉,讲座结束了,但教师们对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的追求却早已萌芽,或许是在潘院长生动活泼的讲解中,或者是在同伴间的思维碰撞中,或者是在更早的校本培训中,但无论是从何时开始,这样的营养盛宴无异于是对教师成长的最大滋养。(作者: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