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十一届名校名师”小学语文主题观摩研讨活动已圆满落幕,
低年段教师就如何课堂中渗透诗意儿童特色提出策略:精心研读教材,挖掘文本特色;多样情境朗读,活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层层深化;重视习惯养成。高年级则通过王崧舟执教的《孔子游春》对“有效”何处寻集思广益,比如:设计教学活动时各环节目标要清晰;师生、生生互动有递进;教学活动推进中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文本解读要详略得当等。
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语文教研组长张丽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
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契合儿童生命本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真正自主高效的参与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实参与。
二、在诗意表达上进行指导和引领,语文教学要讲究教学的韵律和节奏,要求动静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间,舒卷有致,体现诗意的概括,独白,对话,诗意诵读。
三、关注“语用教学”。“语用教学”分显性层次、柔性层次和隐性层次,我们要在语境的视野下开展“语用教学”,教学中要追求有层次的阅读,追求显方法的阅读,追求文体特点与课堂教学和谐的阅读。
在课改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小语文教研组将继续深入开展研究,通过多种手段去激活课堂教学,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