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贲老师在这次“新基础”回访活动中展示的是一年级美术欣赏课《火的艺术》,其富有亲和力的教态和有创新意识的问题设计和活跃的课堂氛围让人耳目一新,很符合“新基础”的基本精神,他说:“上完这样一节课后,我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新基础的理念很多,我在感性上给予两字,即自由,包括在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下的教师自由,同时包括思想自由,情绪自由,教育本身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知识文化教学的提升是最为明显的,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精等等。”
陈洁老师在这次活动中展示的是二年级音乐欣赏课《小猫的圆舞曲》,展示之前她经过了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向同办公室有经验的老师探讨,商量教学方式方法,应对每个班级不同的学情,磨了很多遍课,最后向专家同仁们展示了一堂较高水平,气氛和谐,充分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欣赏课,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她认为自己还有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比如:1.语言需要贴近学生,更加童趣。
2.在评价总结方面不能太过宽泛和笼统,需要针对孩子的个性,更加细致和个性化。
3.要学会更加快速从容地捕捉孩子们预设之外的回答,从而运用教师机智进行内化,生成对课堂主导方向有利的新资源。
紧跟两位老师之后,去外校参加“新基础”活动并进行学校的几位老师也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音乐组的包金莉老师认为这次学习对她最大的触发点是上课要扎根于日常,只有在平常的课堂中一点一滴有意识地去渗透“新基础”的观念,才可以在最后展示的时候毫不费力地体现课堂中“新基础”的理念,其次要摆正心态,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音乐老师的任务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要通过音乐课这一媒介,激发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学生的表演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
科学组的赵春霞老师认为上好新基础的课,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如何倾听,倾听老师说的话,倾听其他同学说的话,倾听发自自己内心的声音,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课堂设计要注意梯度性,台阶逐次提高,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课堂内容难度的设定不需要太高。
美术组的陈冰洁老师认为,成功的“新基础”的课堂一定要富有童趣,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一定要把每个孩子的身体禁锢在座位上,但是孩子的注意力要集中在教师所做的每一个环节上。
短短一个多小时,大家热火朝天地发表了自己对于这次“新基础”回访活动的感受收获体会,最后综合组组长宗老师用两句精辟的话语总结升华了会议内容:日常积淀以后的创新才是有基础的创新;日常积淀以后的创新才有可能回归到日常。这两句话更坚定了综合组所有老师扎根日常教学的决心,从而在日常教学中积淀,在积淀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之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