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走进新小>>学校新闻>>文章内容
结构重组,展数学课堂新活力——记“新基础教育”研究成果推介会(数学专场)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5-11-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穆丹
       2015年11月2日,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成果推介会(数学专场)大型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举行。参与研讨会的研究中心成员有:全国各地的代表教师,区教研室陈建伟校长、万荣庆主任,以及区兄弟学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本次会议由我校课程教导处主任孙伟琴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齐聚新桥实小录播教室,共同观摩了两节数学展示课。
      这两节课分别由我校长期走在新基础研究最前线的万小玲老师和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的优秀青年教师顾鹏飞进行展示。两位老师都以“条状重组”的方式对教材进行了结构加工。
       万老师采取“长程两段”的教学策略,以 “大九九”的模式教学乘法口诀,在教学《6的乘除法》之前,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主要是理解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时利用多种方法获得结果,4的乘法口诀时是教结构,找一找、编一编,拆一拆。5的乘法口诀是用结构。到了6的乘除法时一步步方放手让学生去找一找,灵活拆,有序拆,不仅仅强化了学生有序的有结构的学习思维方式,为以后学习乘除法打下基础。通过比一比找规律,让学生明晰了表内乘法之间具有的结构类同的关系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顾老师在研究了各个版本的教材后,对六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包装问题》进行了重组教学,改编成一节建模课。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思考研究两个长方形重叠后的表面积。 着重把力气花在用总面积减去重叠面积的方法。然后通过化大为小,化难为简。从两个重叠开始计算,一步一步推导出公式,最后感悟特殊,灵活运用,帮助学生建立灵活的选择、应用的能力。
       课后,两位老师进行了简单的说课,对行课过程的收获和不足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同教研组的老师,兄弟学校的老师等对这两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两位教师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已经能将“新基础教育”的理念通过课堂行为诠释出来。两节课收放自如,层次清晰自然,互动形式丰富,资源利用有机,体现了结构化与情景化的融合,学科性与生活化的融通,充分体现了在数学学科上在学生新常规的日常养成。为了更好地呈现精品,其他老师也对两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与学生更多的时间学习,年轻教师是有重心下移的意识,但是还没有做到真正的放手。
       区教研室陈建伟主任是这样评价的:从这两节课感受到是两堂好课。为什么是好课?看到了成长。教师研究教材过程中的成长,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长,看到了老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观的变化,都是为孩子上课。没有华丽的课件,没热闹的学习活动的呈现,有的是与学生无痕的思维碰撞。看到了日常的底色,看到了日常研究的痕迹。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缺憾,有缺憾的课才是一节好课。这才是真实的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整个常州来说,“新基础教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成果辐射力度的增强,相信未来还会成就更多的校长、教师,会让更多的常州孩子在“新基础”中受益。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