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是房琴霞老师执教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在行课过程中房老师注重抓住关键字词,概括全文,试图用多种方式解释词语:“拆字法”,“近义词法”,以及“推敲”等,精确把握词语的含义。学生通过抓住这些词语了解了樟树外形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的特点,进而分析的樟树的可贵之处和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在于的樟树香气永存和防虫的特质。
第二节是由苗小芬老师执教的《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从一个大问题入手“作者是怎样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中体现彭德怀对他大黑骡子的感情?”让学生从彭德怀3道命令杀大黑骡子中明白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紧接着苗老师进行一整单元写人文的梳理,从而进行写作指导。学生披文入境情感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而变化。
课程展示结束后,朱洁如老师提出自己的一些中肯的意见和疑问。一是字词教学在中段学习中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衔接低高段教学。怎样进行在课堂扎实词语教学?朱老师提出一个想法是不是对词的精准认识非要局限在第一课时,可不可以规划一下所有词,分2个课时在情境中理解,利用已有经验学会查无字字典。二是语文教学要渗透概括能力,对教材的把握的深度决定上课的高度,可以寻找大师的经典案例进行模仿移植到自己的课堂。适时加入资料补充可以拉近学生跟作家的距离,同类型课堂大结构开放指导习作才能轻松。
学生每学完新的一课都要有新的生长点。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潜力教师必将不断积蓄为孩子的成长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