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全国“新基础教育”数学专题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举行。华师大吴亚萍教授、全国各地的教师代表和兄弟学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共同参加了这次活动。本次会议由我校课程处教导主任孙伟琴主持。一百多名老师齐聚新桥实小报告厅,共同观摩了由我校李娟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和陈惠老师执教的《三棱柱和四棱柱的侧面积》。
本次“新基础教育”数学专题研讨活动围绕“关联递进性设计”专题展开。李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的内容是先认识上位概念再认识下位概念,三角形的周长计算为教学结构的阶段,四边形的周长计算为运用结构阶段,其中,在三角形的三边计算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教结构。学生在经历分类、探索、归纳的过程中,强化了有序有结构的思维学习方式,为以后学习三棱柱和四棱柱的侧面积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长久的发展。同时,李老师还在课堂中渗透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为学生五年级系统学习这一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
陈老师在对教材认真研读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和重组,给我们带来了一节令人耳目一新的《三棱柱和四棱柱的侧面积》。陈老师的课与李老师的课在知识结构上一脉相承,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根据对底面三角形的分类计算三棱柱的侧面积,总结方法后将方法迁移到四棱柱的底面四边形的分类和四棱柱的侧面积计算中去。陈老师的语言简练清晰,理性十足,用教师优秀的数学素养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点亮了学生思维。
课后,两位教师进行了简单的说课,对现场行课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来自厦门、上海和淮阴的各位同仁都对两位教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两位教师经过多次的研究实践,已经将新基础的理念通过课堂行为诠释出来,两节课收放自如,结构清晰自然,学生积极主动,资源利用巧妙,充分体现了在数学学科上、在学生常规的日常养成中的成果。
为了更好地呈现新基础的成熟课型,吴教授也对两节课进行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吴老师是这样评价的:两位教师能够勇敢挑战这两个内容是非常不容易的,难度在哪里?教材上都没有对这两个内容提出要求,两位老师将研究的载体和素材扩大了一点,对学生学习形领域的知识就产生了很大的价值,这是我们学习新基础需要践行的。两位老师的课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李老师对于学生可以更放心一点,将活动更多的放下去。陈老师再推敲下课件的展示,给学生多一些图形支撑。
近十载不懈探索创新,数年来坚持育人理性。新桥实小在新基础教育的研究道路上走过了艰辛,不断扎实日常、实践改革,也创造了太多的美好,留下了许多感动。本次活动的召开,是新桥实小也是所有新基础学校新的起点,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孩子、教师、学校都能从其中受益。
(撰稿:罗雯娟 摄影:蔡丽彬 审核:杨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