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小数报名师大讲坛——让数学学习方式真正转变”专题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在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是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常州市新北区教研室承办,苏派教育培训中心和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共同协办完成的。来自江苏省各地近五百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分为“课堂展示”、“名师报告”和“沙龙交流”三个部分展开。上午,来自三井实验小学的马晓明老师、李志军老师,以及来自新桥实验小学的高可飞老师为大家展示了《认识厘米》、《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和《认识垂直》三节课,三位老师的课堂都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引导学生合理确定学习目标,主动规划学习进程。尊重每一个个体都有的与众不同的品质,彰显了学习的创造性,将新的内容灵活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中去,实现自我的超越,将常州课堂正在进行的尝试和常州课堂自己的味道传达给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正所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上午活动的最后,是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副校长,储冬生校长为我们带来的《认识负数》,储校长平易近人,虽说是第一次和新桥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接触,却用课前短短几分钟的交流就吸引住了学生,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精神饱满地开始了课堂的学习。储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一个个巧妙的问题,将负数的概念无形中渗透给了学生,学生也是在一个个问题解决中,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现场的教师忍不住夸赞“储特的个人魅力让数学课堂随智慧汩汩流淌。”来自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的武学春老师还将储特的姓名以藏头的方式表达了赞赏:“储”备的是修养,“冬”天里的春天,“生”机盎然的课堂。
经历过一上午的高强度学习,在场的教师虽稍显疲累,但都在下午活动开始时重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名师报告环节,储冬生校长作了《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专题讲座,储特从其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经验出发,引发出一线教学中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并提出“有潜质的学困生”应该作为教师的重点关注对象的观点,“学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没有潜质的优等生,没有潜质的学困生,有潜质的优等生和有潜质的学困生,这四种学生中,教师应该多关注第四种学生。”同时,鼓励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将眼光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上,确立整体的目标,不要被考试中的排名分割太多精力。风趣的语言,生动的实例,短短的一个小时,在场的老师都意犹未尽。
活动的第三部分,常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潘小福,《江苏教育》杂志主编张俊平,江苏省特级教师储冬生,小学数学报副主编孙士海共同参与了沙龙活动。交流探讨中,潘院长指出,“常州所提出的让数学学习方式真正转变,并不是指改变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记忆、阅读、模仿、阅读等依然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这里的真正二字体现在不同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不用的学习背景对学习方式也有不同的选择,用适切的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张主编以自己的爱好钓鱼作为例子,深入浅出,“钓鱼方式有很多种,环境不同,方式需发生变化,时期不同,面对的不用的条件,方式也是不同的,动机、观察、情境、合作、伙伴都很重要。于教师而言,要发现、尊重、欣赏不同的学习方式。”储特则从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出发,认为“教师教师要善于示弱、装傻、放手,教学中注重核心问题的引领,避免创设虚假的情境,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热闹的背后要指向学生的自我发展。”孙主编称教师要向专家学习,结合课堂教学,丰富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指向是学生的学习,是学生的学心,要有更丰富的指向性需求。
活动结束后,两辆大巴车将来自各地的客人老师送至车站,至此,本次活动圆满结束,怀揣一颗感恩的心,作为本次活动的协办方,新桥实小感谢专家及主办方的信任,感谢各位教师的到来,感谢活动中分享智慧的大家,期待下一次的相会!
(撰稿:罗雯娟 摄影:陈建伟 审核:孙伟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