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嗅初冬的气息,在这阴雨绵绵的日子里,新北区教师牵手活动在新桥实验小学图书馆拉开了序幕。新北区各学校同行及新小的语文老师参加了研讨活动。活动由任丽芳校长主持,分听课、专题讲座两个环节。
第一节是由张帅老师带来的《雾凇》。上课伊始,张老师出示了一组美如画的雾凇景观图片,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在老师诗意的介绍中对雾凇形成了美的直观感受。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关键问题提取信息,清晰地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并通过小小讲解员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内化文本语言,从而达到背诵的效果。最后老师又出示了百科上的一段对雾凇的介绍,让学生通过对比来体会文本语言的美,再配以图片、音乐以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感叹。
第二节是潘玲霞老师执教的《诺贝尔》。潘老师的课设计新颖独特,以小游戏的形式导入——读小传,猜人物。这富有挑战性的小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过渡到诺贝尔的人物介绍,为后面学生写人物小传埋下伏笔。此外,词语的排布也具有内在的逻辑意义,与文章脉络相统一,让学生很容易找到诺贝尔先后发明的三种类型炸药。不仅如此,文章中许多词语比较难读,对难读的音进行纠正,这也体现出潘老师平时在课堂上善于捕捉资源,而且能做到及时反馈。潘老师抓住了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一些语言手法去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如文中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诺贝尔依然不放弃,继续研究,进而让学生去了解人物品质,能够抓住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最后的板书设计也是一大亮点,通过楼梯状的板书,形象地表明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也从多个方面突出人物品质。
第三节,徐洁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六年级精彩的一课——《大自然的文字》,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徐老师以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导入,学生在惊叹之余,就有了探索文章的欲望,激发学生去了解这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原理。徐老师采用图表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接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模仿作者的语言,在比较和评价中形象地感知作者的说明方法,让学生感知文本将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特点。最后,学生根据提供的句式,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课外拓展,以达到运用说明方法的目的。整堂课版块清晰,教学目标明确。
最后,任校长结合今天的三节课进行了“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体悟策略”的专题讲座。首先任校长分析了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成因,接着以今天的三堂课作比较,说明不同文体的表达目的和表达效果,说明性课文和记叙性课文,课文中是穿插和交织的,我们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要有所不同。有的说明近似描写,有的叙述近似说明,描写常常夹杂在说明和叙述中。最后,任校长结合具体课例就体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情感性和独特性介绍了具体的策略。
本次牵手活动,在真是的课例和具体的策略指导下,老师们收获颇丰,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将更加注重挖掘语言表达方式的育人价值。
(撰稿、摄影:吴倩、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