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走进新小>>学校新闻>>文章内容
新桥实小青年教师成长团系列活动之三——回归童心童趣 开展多样教学
发布时间:2017-11-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江燕
 

1031,原常州市教研室资深教研员张七中老师就一、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如期莅临指导。本次活动由高茹和仲桃两位老师承担。 

第一节课由高老师为我们带来二年级课文《灯笼果》,在金黄的灯笼果图片中,高老师带领学生从看————尝,一步步了解这是一颗怎样的灯笼果,它有着“软纱衣”,“藏”在“纱衣后面”的果子显得有些神秘;纱衣“像野菊展开可爱的花瓣”,而果实“滚圆”“晶莹”“那么圆,那么亮”,就像“一粒黄珍珠”,更像“一粒大玛瑙”;这是一颗味美的灯笼果,它的味道似“一种苹果味儿,一种鸭梨味儿,还有一种葡萄味儿”,让“我”的舌尖“美滋滋”的……学生通过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朗读,从外形、果实、味道三方面了解灯笼果,这也正是我们的孩童在接触新鲜事物时的观察顺序。整堂课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第二节课是由仲老师带来的的一年级课文《青蛙写诗》,随着一则有趣谜语的揭示,小朋友们化身一只只可爱的小青蛙,在淅沥沥、哗啦啦的雨声中学习课文。通过“青蛙写诗时,谁来帮忙了?”这个问题的抛出,自然流畅地将小蝌蚪与逗号,水泡泡与句号,以及一串水珠与省略号之间的联系引出,让学生在读中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整堂课充满着童真童趣,学生的参与度极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最后张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指导。张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在部分教学环节设计上的可取之处,例如仲老师对于生字“雨”的教学以及高老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语感语调的培养,极具感染力。但两堂课在整体教学内容设计上均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将小节分化,读书节奏较慢,童趣仍显不够。而仲老师在教学中缺乏一定的开放性,如可以提问“生活中还有什么像水泡泡一样圆鼓鼓的呢?”,以及文中最后“哪个小朋友能走进青蛙的心里,猜猜青蛙在想些什么呢?”等开放性较强的问题。

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张老师提出用导图的方式来教学,通过板书、关键词、小标题,段意中的关键词来培养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导图,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词语,理清文脉,培养学生的概括、记忆和创造能力,从而使课堂更富有灵性。

相信在张老师的建议下,在未来的教学路上,我们将更有信心,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让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撰稿:张珺 审核:江燕 摄影:江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