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乍暖还寒,阴雨连绵,本周二新小高年段语文教研活动依旧如期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由商春老师和徐洁芳老师两位骨干教师承担。
第一节课是商老师执教的《秦兵马俑》,整个课堂教学主线明确,流程清晰,可谓是为青年教师呈现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教学中商老师基于“童性语文”问题情境的设置方式,通过让学生挑选喜欢的兵马俑帮助学生理解“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且在反复的情境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兵马俑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第二节课是徐老师执教的《夹竹桃》,这节课充分展示了徐老师扎实的字词教学基本功。对于学生陌生的“荇藻”一词,徐老师引据经典,联系《诗经》中“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娓娓道出“荇藻”的意思。在品读课文的语言时,更是立足于季羡林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特点,引导学生体悟季羡林由物及人的深意。
两节课后,高年段同组老师都积极参加了研讨,针对本次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张丽老师也强调“童性语文”的课堂教学还是要重心下移,立足学生的兴趣,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秦兵马俑》中对于说明文的写法特点要基于五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相机渗透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在《夹竹桃》的品读中,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魅力,体会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最后林纪华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提出了指导意见,希望各位老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堂应当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学会文字的运用,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希望各位老师在原有的成熟课例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研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为我们“童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作为青年教师,还是要从日常课堂做起,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撰稿:孙雯嘉 摄影:张秀秀 审核: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