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对儿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试着想象一个由第五阶段思考者所构成的世界。我们绝对听不到有人很白痴地在公车上对着手机胡扯个没完;开车或买电影票时不会有人突然超车或插队;也不会有邻居在凌晨2点吵闹不休,扰人清梦。那样的世界多么美好呀!
多年来我一直试图将这个想法传达给学生,通过带领他们认识阿坦克斯?芬奇(Atticus Finch)和《杀死一只知更鸟》,我的努力终于成功了。在小说中,阿坦克斯给他女儿斯各特一个忠告,恰如其分地阐述了第五阶段的思维:“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很多学生将这个忠告牢记在心,没多久,这个想法便开始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很快地,我班上的学生差不多每个人都变得非常善解人意,因为有阿坦克斯?芬奇作为他们的向导。我发现有句俗语所言不假:
这些年来,帮我代过课的老师们给了我一些不寻常的感谢纸条。他们对班上的学生能自行调节说话音量感到惊讶。代课老师问孩子们为什么轻声细语,孩子们告诉他说,他们不想干扰隔壁班的学生。当这位老师说他觉得很热的时候,好几个小家伙自动拿出放在教室小冰箱的瓶装水给他喝。
饭店员工也表示,我的学生是他们见过的最和善、举止最得当的。霍伯特的小小莎士比亚们乘飞机时,机长通过机上广播表达对他们的谢意,而机上的乘客总是用掌声赞许他们安静的态度和礼貌的举止。这让身为他们老师的我,觉得既快乐,又骄傲。
但是你猜对了:我还是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虽说没有什么事情比遇见一个达到第五阶段的孩子更让我开心的,但我还是想要我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对一个老师来说,最困难的任务莫过于此,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不去尝试。我们做得到的。一旦成功,它带给我的满足感,足以补偿这个疯狂的教育界给我的心痛、头痛,以及微薄的薪资。
我知道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因为我见过成功的实例。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这种组合使得仿效成为不可能:就定义而言,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看看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你们应有的表现。”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第六阶段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自相矛盾的行为准则,让教学者陷入两难的困窘。
我用好几个方法来教第六阶段。因为我不能讨论自己的行为准则,于是我试着帮孩子们从别人身上找出行为准则。许多卓越的书籍和电影都找得到达成第六阶段思维的人。对于父母和师长而言,寻找用这种方式思考的人是饶富趣味的——一旦你开始注意,就会发现这种人并不少。让我与各位分享我最喜欢的几个吧。
每年,我带的五年级学生都会阅读约翰?诺斯(John Knowles)的杰作——《独自和解》(A Separate Peace)。小说的主人公菲尼亚斯是一位卓越的运动员及第六阶段思维的实践者。某日在游泳池畔,他注意到游泳比赛的全校纪录保持者并不是他们班上的同学。从未受过游泳训练的他对友人吉恩表示自己破得了纪录。他简单地热了身,走上起跳台,接着要吉恩帮他计时。一分钟后,吉恩难以置信地看见菲尼亚斯破了纪录,但是她很失望,因为没有其他人在场来确认这个纪录的“正式性”。她打算致电当地报纸,还要菲尼亚斯第二天在正式计时人员和记者面前重游一次。菲尼亚斯婉拒了,而且要求吉恩守口如瓶,因为他想破纪录,也办到了,这就够了。吉恩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但我班上的学生们没有,他们自有描述和理解菲尼亚斯性格的方法。
也可以以伯纳德为例,在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推销员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中,他是住在威利?罗曼隔壁的男孩。伯纳德老是纠缠着威利的孩子,要他们上学、读书,因此被视为讨厌鬼。随着剧情发展,当威利迫切地想找出他和孩子们失败的原因时,伯纳德出现了,但是行色匆匆。他现在是一名律师,手上有个案子在办。他疾行而过时,伯纳德的父亲提到那个案子正在美国最高法院审理当中。当威利对伯纳德竟然从没提起这么惊人的事情表示惊讶时,伯纳德的父亲对威利说:“没必要说啊,他已经在做了。”
通过这些例子,我奋力和ESPN与MTV频道,以及这些频道视为理所当然的矫情卖弄、辱骂攻击,以及“世界唯我独尊”式思考搏斗。我试着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看到不同的观点。
我也会播映主角为第六阶段思维者的电影给孩子们看。其中的一个角色是电影《正午》(High Noon),由演技精湛的贾利?古柏(Gary Cooper)饰演的警长威尔?凯恩。枪手要杀凯恩,镇上每个人都要凯恩逃命去,理由各异。有人想让枪手控制小镇,以求生意兴隆。副警长要他离开,因为他觊觎凯恩的职位。凯恩的妻子魁克出于宗教理由要他躲避正面冲突。但凯恩选择留下来。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即使被所有人遗弃,即使命在旦夕,他仍忠于自己的原则。要孩子们达到这样的境界是非常高标准的要求,但我还是这么要求他们。
最物超所值的第六阶段思维范例,是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所饰演的瑞德。我很清楚大部分的小学生看不太懂这部寓意深远的电影,但是第56号教室是个特别的地方,所以我每年都会有一天在放学后播放这部电影给班上的学生看。瑞德是监狱里的囚犯,因为谋杀被判终身监禁。每10年他都有假释出狱的机会。片中,他和假释审查委员会面好几次,每次都对委员会说他已经洗心革面了,但申请总是遭到驳回。在一个较为轻松的场景中,在狱中度过大半辈子的瑞德说出了他的心声。他告诉一位假释审查委员,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改过向善,至少不知道审查委员们说的改过向善是什么意思。当被问道他是否对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后悔时,他说他很后悔。他说,这不是因为委员们想要听到他这么说,也不是因为他在坐牢,他是真的由衷感到后悔。由此看来,他已经蜕变成一个了解自己的第六阶段思维者了。他的行为不是取决于恐惧、取悦他人,或是规则;他已经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于是,他假释出狱了。
如果你对于引导孩子达到这种境界的思考持怀疑的态度,我不怪你。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