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世间万物都具有两面性,教育亦如此。宋洪昌在《第三只眼看教育》中讲到了许多教育现在存在的问题,如德育问题,我们从小就教育学生要爱国,要爱社会主义,要讲社会公德等等。其中有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小学生刚学校里学习要遵守社会秩序,上车要排队。可是,当小学生来到车站,没有一个排队的,如果排队不向前冲,将不能按时回家,还让妈妈骂。时间一长,他也学会了不排队的洪流之中了。这就是现在教育的悲哀。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很多时候做着教育工作,有时却干着一些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常规检查、职称评定、提优补差各种问题接踵而至,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疲于应付的大脑每天充满了紧张感。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禅曰:“人有第三只眼,澄清空灵,不落俗尘,隐于你心间”。今天,我们就“跳出教育看教育”。以一个“第三者”的眼光来讨论一些教育问题:
焦点一:常规养成VS个性发展
正方:常规管理对学生日常基本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希望养成他们文明礼貌、勤奋努力、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这些品质与集体与社会、与个人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反方:教师应该力图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放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促其主动发展。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
【第三只眼】说说你的看法……
焦点二:“新基础教育”研究,继续研究VS不继续研究
正方:自从学校加入了“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行列,学校的整体发展、教师的思维品质、学生的常规养成,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所以,我们要一如既往地研究下去。
反方:“新基础教育”研究说是没有模式,其实太强调模式化,而且打破教材、重组教材对一线教师的能力要求太高,几乎达不到。教师在没有理解知识的结构的状态下重组教材,直接受伤的是教师,最终受伤的是学生。
【第三只眼】说说你的看法……
焦点二:关于“减负问题”。 中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重,非始于今天,减轻学生负担的呼声也非始于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教育部门就学生“减负”出台过30多个文件。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是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给学生减负VS给教师减负
正方:我国教育界多年来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经济发展要看GDP,教育发展要看升学率。考试分数、名次、升学率直接关系到学校名声、教师工资晋级等问题。另外,学生不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基础知识不能牢固掌握,只有形成了扎实的基本功,成绩才会上去,这样学生光彩,家长光彩,学校也光彩。为了挤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这座独木桥,千千万万的学生才不得不背上了苦学的重负。即使学校想减负,家长也不愿减负,生怕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输在起跑线上。
反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负担是一种相对概念,不是绝对的,说的是人对实际重量的一种感觉,有道是,心情愉快,重也不重。另外从表面来看,学生负担重是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多,那么老师作业少布置一些,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实际上不是那么简单。老师从内心来讲,也不愿意多布置作业,因为那样做首先自己要增加很多负担,但是老师又不能不这样做,因为老师的上面有校长盯着,校长上面有局长盯着,局长上面有分管的副市长、副县长盯着,副市长、副县长上面有人大盯着,人大的背后有老百姓盯着。一个学校升学率、名牌率上去了,一俊遮百丑;相反,就要群起而攻之。所以,真正需要减负的是教师!
【第三只眼】说说你的看法……
欢迎大家跟帖讨论!
欢迎大家跟帖讨论!
欢迎大家跟帖讨论!
欢迎大家跟帖讨论!
欢迎大家跟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