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科研在线>>你荐我读>>文章内容
学习蔡林森思想——两点有感
发布时间:2012-12-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学习蔡林森思想——两点有感

金文英

     蔡林森校长,用大半生的行动向世人昭示:为理想,要披荆斩棘;为理想,要坚持不懈;为理想,要勇往直前;为真理,要敢于破往立今。他的存在,为许多迷茫的、疲惫的、苦闷的…老师们树立了力量与信心的楷模之山,令人鼓舞振奋。

    蔡老师思想,值得本人长期学习揣摩。初学之际,对其中两点深有同感:

1“差生形成的原因是没有被老师关注到的结果。”

差生是怎么来的?是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衡量不同的学生来的。众所周知,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并非让学生达到某部门或某权威人士的期望。纵使学生某张考卷只能考50分,但不能认定他是差生。若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便不会用分数一刀切,轻率地定义某学生是“差生”。多元智能的理论老师们都懂,但“纵向比较方法”老师们却很少使用。“你的分数在平均分以下,你拖了班级的后腿!”这样的谴责该是对学生多大的打击?会对学生造成多大的伤害?老师要深思。“示众式”的批评和惩罚,对自信自尊具有极大的杀伤力,而自信自尊的缺乏,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严重的缺憾。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无畏地去追求自我实现,过一个无缺憾的人生。

慎用“差生”帽,多关注学生吧。既然学困生成为你的困扰,那么,就跟学生一起面对这个共同的困扰,一起以此为突破目标吧!

2“如果各门课程都布置预习作业,学生有多少课前时间?”

反过来,还可以继续追问:课堂上来不及解决的学习任务,都安排学生课后完成;课堂上有老师的指导都难以完成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这,是否现实?

这是老师们常常用来安慰自己的话,但如果学生在课后或课前没有完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则又多了一个谴责学生的理由。无谓地就任由负性情绪俘虏了自己。如此怪圈,某些教师钻得疲倦却不停歇。

所以,各科老师协调规划学生的课余时间,以高度自觉心给孩子的心灵一个放飞的时间和空间,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老师们需要有这样的觉悟。

好多话想说,往往失却了说的动力。感谢蔡老师,这位长者给我略显麻木的神经注入活力和锐气。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