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校本>>资源共享>>文章内容
合唱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发布时间:2010-09-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合唱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开发背景

 我们组织校合唱队的目的,首先是顺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潮流,让音乐的元素渗透到素质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在训练和演出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感到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声乐能力,也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综合文化知识、情感智商、艺术审美能力等方面健康发展,使音乐教育起到丰富素质的教育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一)、发声练习: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时保持音高,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口型的圆润,声音饱和度的训练。

(二)、歌唱

每学一支歌曲,每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老师及时教正。

(三)、欣赏

对一些高水平的艺术团体的表演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对合唱的理解。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自己的合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实际训练中感受音乐的和谐,不断的提升自我。

三、具体安排

周次

内容

重点

教学准备

1

了解情况,定下合唱组成员的名单。

要求

曲目单

2

确定合唱队员名单,确定声部。提出纪律要求。

确定训练时间,纪律

针对性的练声曲

3——5

进行简单的音准模唱练习,开始固定学生的音准,并进行简单的旋律的跟唱。

基本和声练习

多个声部的配合训练时合唱的重难点,在训练的时候是最应该加强的练习。

6——10

继续进行简单的音准模唱练习之外,再加入咬字发音的练习,使学生渐渐体会头腔共鸣,自然的唱歌发声。

跟唱歌曲,模唱

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音准联系,在高音的训练方面要多运用一定的手段。

11——16

加强头腔共鸣的发声,练习演唱歌曲《翅膀》,并运用头腔共鸣,处理歌曲的情绪。

歌曲学习,声部配合

歌曲

17周——

巩固练习歌曲之后,进行现场展示。

加强合作,声部和谐

歌曲

四、教学措施:(做到切实可行、有效)

1、抓好吸气和用气

学习任何东西都会有开头难的感觉,学习器乐也一样,学生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会觉得呼吸用气不好,吸气不正确,发声就用不上气,所以知道学生练习吸气,让学生吸得自然,并且要求口鼻一齐吸较好。吸气时要求横膈膜周围都装满气,小腹不要过于紧张,在发声用气时,横膈膜保持住与小腹上来的这种对抗力度,所以小腹不要过硬,让它有一个用气的弹性,知道学生反复感觉,吸气和用气,长期进行坚持训练。

2、上下管道成一条直线

上下管道成一直线,是一种很抽象的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理解到,要通过示范和理论结合使学生逐步明白,并在练习中自然放松下巴,从张口发声作到最自然。

3、声音的亮点     

训练发声注意要求有声音的亮点,头腔亮点,注意运用气息,声音共鸣到达头腔,找到这种感觉并保持这种感觉。

4、咬文吐字

注重平翘舌的发音,后鼻音的准确。

5、歌曲处理

理解歌曲的内容,歌曲的要求,学生对歌曲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对歌曲的处理在情绪上加以把握就能使歌曲情绪表现更淋漓尽致。

6、音准、节奏训练

每次抽时间对学生的音准、节奏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安排简单的音准练习,节奏练习,打好基础。

7、听音练习

加强学生对旋律的模唱,提高学生对旋律的感受和捕捉能力。并要求学生自觉的参加训练。

8、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类比赛与演出,通过活动锻炼台风,培养自信心,提升自己的合唱水平。

五、训练要求:

1、学员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尊重艺术指导教师、积极、自觉、认真、准时参加合唱团的培训、排练与演出等各项集体活动。

2、根据学生年龄、声音不同的特点,进行合理教学,先从齐唱练起,寻找音准较稳定的学生演绎低声部,渐渐进入轮唱、二声部或多声部训练。

3、在歌唱的方法上,主张轻声唱谱子,并学着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追求和谐与融合的音响效果,等音准、节奏、气口都准确了,再填词。真正把合唱教学落到实处,使学生喜爱并乐于参与合唱练习。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