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家长学校>>家校互动>>文章内容
关注日常 静心教学
发布时间:2011-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关注日常 静心教学

——参加11月29日六年级英语教研活动之感想

高  锋

        今天六年级组沈秀华和陆惠芳两位老师执教了两节复习课,沈老师是语法复习、陆老师是话题复习,首先挑战复习课的勇气便是令人钦佩,听完两节课,再和全校英语老师进行了现场互动、点评、反思,感觉很欣慰,感想颇多,好想一吐为快:

一、            有感于六年级组的团队文化。

        此次活动,六年级组3位英语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制定研究内容,到集体设计教学方案,到组内试教完善,3位老师有序、有效组织落实。在教研组长陆惠芳老师介绍前移性研究的时候,我们知道,他们3人为了今天的课已经筹备了好一段时间,并经过了多次思维的争辩与抉择;为了准备今天的专题发言,陆老师和奚亚芳老师多次翻阅了《“新基础教育”英语指导纲要》,从这里我体验到了六年级英语组一种日常交流、团队协作的教研文化。

二、            有感于两位教师的发展变化。

        两位都是民办教师,平日里在学校似乎也都是默默无闻地工作和生活,上研究课的次数也比较少,但从今天的课堂情况来看,两位老师是真正做到了日常。你看,沈老师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语法归纳清晰明了,并由重心下移、结构化教学的切实体现;再看陆老师的课,有效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了如无息无声的激励性评价、关注了课堂常规细节的培养,这是日常真实研究带给他们的变化。

三、            “静心”、“精心”和“长程设计”。

        在评课研讨过程中,沈老师和陆老师都介绍了他们本学期重点关注的“句型转化”的教学,经过开学初的渗透、过程中的坚持,今天课堂上所体现出来的状况可见,学生对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否定句、特殊疑问句等各类句型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进行时”各类时态下都能快速呈现其结构,理解、内化和熟练程度可见一斑。

        此时,不禁让我想到教学的“静心”、“精心”和“长程设计”的问题。教师只有清晰整册教材的核心,才能把握准年段教学的核心;只有静下心来教学、精心设计每天的教学活动。六年级组能对年段要求进行长程设计,并分段落实(每月进行一次评价),尤其是课堂上能够始终关注,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四、            对两位老师上课的点评和建议。

        沈秀华老师:

        优点:

        1)关注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尤其是倾听习惯、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语法中的规则意识;

        2)教师板书设计非常精美,尤其善于根据课堂推进、生成,及时板书,这一点很好;

        3)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口语表达的习惯、能力和水平已经到了比较娴熟的层次,可见,教师日常对学生英语表达习惯和能力培养非常关注;

        4)尤其值得欣赏的是,从今天的课,我们看到了沈老师教学理念上的改变,教学中能得看到“重心下移”了、看得到“结构”意识了、看得到“学生”了。

        不足:

        1)教学中,有时教师还是比较着急,有点过度追求答案,其实,此时教师应学会“期待”、适当等一等,或干脆放下去让学生议一议,这样学生参与和表达的机会会更多,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2)就本节课而言,还值得商议的是“课的容量”问题,作为单元复习课一下子复习3种时态,显然太多、容量太大,这样势必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不得突破,为此建议,重点围绕“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对比复习,因为两者内在的关联性很大;

        3)关于课堂提问的“点与面”的问题,显然,今天的复习课对优秀学生而言可以尽情发挥、优者更优、提升很快,但对于为数不少的后劲学生呢?他们充其量只能参与小组讨论,听大家发言,至于有没有听懂我们不得而知,况且,任何类型的复习课,其核心任务是让班内中下等的学生有提高,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本课的定位上还是有点问题;

       4)不得不承认沈老师的改变和进步,但也不得不提醒沈老师的口语问题。沈老师的地方口音还是比较重,导致学生所学词汇的发音有几个不够准,我觉得,从学生长远发展考虑,教师要试着改变、试着纠正、试着完善,必须做到在语音上不能有任何错误,以免影响学生后续(初高中,甚至以后)英语的学习。

        陆老师的课:

        优点:

        1)教师真正做到了“教学生学习”即“授人以渔”。整节课教师对问题的设计,非常巧妙和到位,课前有复习内容的预测、课尾有整节课复习内容的回顾,课中则用多个问题串联,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学习、交流和表述“Holidays/Festivals”;

        2)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学生问答交流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教师能及时加以引导、强化,足见陆老师非常细心,也关注到随时随地的渗透给学生以学习的策略;

        3)教师的课堂评价是亮点。陆老师始终如一地用一种期待的眼神、期待的口吻和学生自由的交流,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成功的激励,由此产生不断学习、迎接任何挑战的激情和勇气。

        不足:

        1)尽管是复习课、尽管课堂的氛围比较融洽,但我们不得不考虑英语课的特性,本课中,教师的中文用得确实比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节课的效能和观感,建议在保证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还是尽量少用中文来组织教学;

        2)课的比重问题,就如陆老师自己反思的,本课总体上确有“前松后紧”之感。为此,建议,不管是教学设计时,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脑中应装着“目标”、装着“重难点”,要学会有所侧重、有所放弃,避免面面俱到。

        一时之感,可能不够全面、不够清晰,欢迎全体英语教师参与点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