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家长学校>>家校互动>>文章内容
江苏省第十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
发布时间:2014-05-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帅

 

5月7日来到了东方湿地之都——盐城,参加江苏省小语界的盛会——江苏省第十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来自全省的十四位语文老师呈现了十四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14位老师的课堂覆盖了小学中、高年级,老师们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激发学的兴趣,授以学的方法,展现学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老师们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彩的教学语言以及和谐平等的师生互动,让所有的与会者领悟到语文的魅力。14节课听下来,最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把握课标,充分解读教材

14位教师在研读教材方面可以说已经用尽心力,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不同,

如南京《放飞蜻蜓》这样一节看似简单的课,王老师在充分解读教材和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了解蜻蜓的科学知识,感受陶行知先生的和蔼可亲、关爱儿童、循循善诱。“蜻蜓是什么样的?文章到底是怎么介绍的?”老师引导孩子找出对话中关于蜻蜓的描写,聚焦在蜻蜓的尾巴上,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如何仔细地观察,学习流畅地表达。更精彩的在后面的学习中,课文是以人物的对话展开整个故事情节的,对话前陶行知的提示语是丰富的资源,在习作4中就专门训练了如何写好提示语,整个第五单元的课文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巩固,这一篇课文更是一个很好地训练点,通过细细地品读、比较阅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抓住提示语和人物问问题的方式,从心底里流露对陶行知的敬佩,塑造了尊重儿童、尊重生命的人物形象。

再如南通《大自然的文字》一课,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课堂上,陈老师紧紧围绕大自然文字的神奇、科学的奇妙来推进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对科学的向往,注重科学视野和文学情怀的自然结合,认知感悟和实践应用结合,语言能力训练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结合,拓宽语文教学的时空,给学生以全新的语文学习感受。

会后专家这样评点:这节课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行云流水的灵动之美。陈老师点燃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科学的热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一堂课结束,给人余音袅袅、意犹未尽之感。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如常州《剪枝的学问》教师教态亲切,用语简洁,教程流畅,不拖不拽。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三进桃园的心情变化,进而感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一学问。阅读教学扎实有效,学生兴趣浓厚。

而无锡《天鹅的故事》,教师费尽心思教学生“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但学生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文本也没有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整个教学尽在文本的边缘打滚。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地跟随老师

三、读写结合

14节课,大部分老师不约而同的都设计了写的任务,都是指向写作的阅读,都是结合“语用”进行了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发展进步的一个阶段,但有些“写”并非真正的写,甚至有些“写”遏制了学生写作的思维。《夹竹桃》一课,最后设计了站在夹竹桃下面,还想象到了什么?但是,文本中作者所有的想象,定与他本人生活阅历有一丝一缕的渊源。季羡林先生写想到了“远渡重洋的海轮”,想到了“一幅画”,我们追问一下:季老为何写了这两个想象?是随便想的吗?读季老《我这一辈子》,会知道季老年少在国外留学十年之久,这是“远渡重洋”的写照;他对文学、语言学、佛学等艺术追求,不正是一幅画吗?教师让学生想象:站在夹竹桃下,你还想到什么?学生还能想到什么呢?学生发言千奇百怪,但是脱离文本,只有“写”的形式,却无“写”的意义。

比如盐城《天游峰的扫路人》,老师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要求将观察与想象相结合,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武夷山的两个景点——九曲溪和云海的美。学生在习作中更多地是达成了第一个要求,而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起来的很少,这就使“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有落空的嫌疑。如果季老师能意识到这点,在习作点评时适当关注,会更好。

在习作点评之后,季老师追问:为什么九曲溪这么美,云海这么美,作者却没有写武夷山的美,而是重点写了武夷山的险?这个追问很有质量。

苏州的老师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十三小节时先让学生读教师另外呈现的“生动描写”黄瓜、玉米、倭瓜的句子,再问把这样的句子放到文中去好不好?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仅仅要读懂文本写的是什么,还要读懂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并在这样“读懂”的过程中学习表达,学习写作。这大概是今后高年级阅读课的一个方向。

仰古尚新,广采博取,海纳百川。百花齐放的课堂里,我们收益颇丰,作为青年教师的一员,我们也会努力汲取养料,怀抱赤诚之心,拔节生长!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