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工作积分表
(语数英主课老师适用)
内容 |
积分标准 |
支撑材料 |
累计
积分 |
备注 |
学习
培训 |
1.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或校、区或市、省或全国的学习培训每课时积0.5分。 |
1.培训记录表。
|
|
|
2.撰写学习心得网上交流、教研组交流、学科组交流、全校交流分别积5分、6分、8分、10分。 |
2.学习心得文本稿。 |
|
| |
校本研究 |
1.制定教研组、备课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分别积10分、8分、5分。 |
研究计划的文字稿。 |
|
|
2.撰写教研组、备课组、个人专题研究总结分别积15分、10分、8分。 |
研究总结的文字稿。 |
|
| |
3.承担一次面向全市、全区、全校、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课分别积20分、15分、10分、8分、5分。 |
公开课安排、教学设计及评课意见。 |
|
| |
4.撰写教学案例、教育故事在月考核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积10分、8分、5分。 |
校园网公示 |
|
| |
5.编辑教研报每期视贡献情况积10分、8分、5分。 |
教研报 |
|
| |
教
学
常
规
与
质
量 |
随堂听课 |
10分 5分 |
|
月考核优秀积10分,达标积5分;期末课累计 |
备课 |
10分 5分 |
| ||
作业 |
10分 5分 |
| ||
集体备课 |
10分 5分 |
| ||
课时计划执行 |
5分 |
| ||
课外辅导 |
5分 |
| ||
校本教研活动 |
10分 5分 |
| ||
听课笔记 |
5分 |
| ||
质量反馈 |
20分、10分、5分 |
| ||
课题研究 |
1.国家级和省级、市级、区级、校级课题领衔人每学期分别积30分、25分、20分、15分。子课题负责人折半计算。 |
课题组研究过程材料
|
|
|
2.承担面向全市、全区、全校、课题组的研究课分别积20分、15分、10分、8分。 |
.研究课安排、教学设计及评课意见
|
|
| |
3.撰写课题研究案例根据质量积10分或8分。 |
案例的文字稿 |
|
| |
4.撰写课题研究小结或总结分别积15分、20分。 |
小结、总结的文字稿 |
|
| |
5.承担其它研究任务,提供其它课题材料的视情况可以给予不超过15分的加分。 |
其它材料 |
|
| |
课程建设
与校园文化 |
1.开发和修订校本教材分别积20分、10分。 |
1.校本课程学本。
|
|
|
2.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果在省、市、区、校获奖或发表分别积20、15、10、8分。 |
获奖或发表证明 |
|
| |
3.教师被评为省、市、区、校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实施先进个人分别积20、15、10、8分。 |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备课、过程性材料,获奖公示或获奖证书。
|
|
| |
4.编辑校刊每期视贡献加10分、8分、5分。 |
校刊 |
|
| |
综合荣誉 |
1.被评为五级梯队中的荣誉分别加100分、80分、60分、50分、40分。 |
五级梯队荣誉公示或荣誉证书。
|
|
|
2.论文在全国、省、市、区获奖或发表分别积50~40分、40~30分、30~20分、20~10分。(其中一等奖或发表取上限,每个等次差5分。)案例和设计降一个级别计算。 |
论文、案例、故事文字稿和获奖证书。 |
|
| |
被评为教科研积极分子积20分。 |
.教科研积极分子评选结果公示或荣誉证书。 |
|
| |
总分 |
| |||
综合等第 |
|
说明:
1、质量反馈:期中、期末质量检测中平均成绩第一名、增长比率第一名的加20分,平均成绩在镇平均成绩之上、增长比率正增长的加10分,其余加5分。
2、以上项目中如有重复积分处以最高分计入总积分。如每月撰写的案例既是教研活动中的,也可以是课题研究中的,而且最后还获奖或发表了,那么按照最高的积分计入总分,不重复计算。
3、被评为五级梯队荣誉的积分记作附加分,最后的总分计算方式为“其它项目的积分+五级梯队荣誉积分”。
4、以上积分累计后按总分排序,评出30%一等奖,30%二等奖,40%三等奖,核发教学与科研工作考核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老师获得教学与科研工作“优秀”级综合等第,作为年度考核优秀的重要依据。
教学与科研工作积分表
(术科老师适用)
内容 |
积分标准 |
支撑材料 |
累计
积分 |
备注 |
学习
培训 |
1.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或校、区或市、省或全国的学习培训每课时积0.5分。 |
1.培训记录表。
|
|
|
2.撰写学习心得网上交流、教研组交流、学科组交流、全校交流分别积5分、6分、8分、10分。 |
2.学习心得文本稿。 |
|
| |
校本研究 |
1.制定教研组、备课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分别积10分、8分、5分。 |
研究计划的文字稿。 |
|
|
2.撰写教研组、备课组、个人专题研究总结分别积15分、10分、8分。 |
研究总结的文字稿。 |
|
| |
3.承担一次面向全市、全区、全校、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课分别积20分、15分、10分、8分、5分。 |
公开课安排、教学设计及评课意见。 |
|
| |
4.撰写教学案例、教育故事在月考核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积10分、8分、5分。 |
校园网公示 |
|
| |
5.编辑教研报每期视贡献情况积10分、8分、5分。 |
教研报 |
|
| |
教
学
常
规
与
质
量 |
随堂听课 |
10分 5分 |
|
月考核优秀积10分,达标积5分;期末课累计 |
备课 |
10分 5分 |
| ||
作业 |
10分 5分 |
| ||
集体备课 |
10分 5分 |
| ||
课时计划执行 |
5分 |
| ||
专业队训练 |
5分 |
| ||
校本教研活动 |
10分 5分 |
| ||
听课笔记 |
5分 |
| ||
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及获奖情况(省级及以上:20分,市级15分,区级10分) |
20分、15分、10分 |
| ||
课题研究 |
1.国家级和省级、市级、区级、校级课题领衔人每学期分别积30分、25分、20分、15分。子课题负责人折半计算。 |
课题组研究过程材料
|
|
|
2.承担面向全市、全区、全校、课题组的研究课分别积20分、15分、10分、8分。 |
.研究课安排、教学设计及评课意见
|
|
| |
3.撰写课题研究案例根据质量积10分或8分。 |
案例的文字稿 |
|
| |
4.撰写课题研究小结或总结分别积15分、20分。 |
小结、总结的文字稿 |
|
| |
5.承担其它研究任务,提供其它课题材料的视情况可以给予不超过15分的加分。 |
其它材料 |
|
| |
课程建设
与校园文化 |
1.开发和修订校本教材分别积20分、10分。 |
1.校本课程学本。
|
|
|
2.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果在省、市、区、校获奖或发表分别积20、15、10、8分。 |
获奖或发表证明 |
|
| |
3.教师被评为省、市、区、校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实施先进个人分别积20、15、10、8分。 |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备课、过程性材料,获奖公示或获奖证书。
|
|
| |
4.编辑校刊每期视贡献加10分、8分、5分。 |
校刊 |
|
| |
综合荣誉 |
1.被评为五级梯队中的荣誉分别加100分、80分、60分、50分、40分。 |
五级梯队荣誉公示或荣誉证书。
|
|
|
2.论文在全国、省、市、区获奖或发表分别积50~40分、40~30分、30~20分、20~10分。(其中一等奖或发表取上限,每个等次差5分。)案例和设计降一个级别计算。 |
论文、案例、故事文字稿和获奖证书。 |
|
| |
被评为教科研积极分子积20分。 |
.教科研积极分子评选结果公示或荣誉证书。 |
|
| |
总分 |
| |||
综合等第 |
|
说明:
1、术科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及获奖情况。参加团体比赛获省、市、区奖加20分、15分、10分;辅导学生个人获省、市、区奖的计最高奖加20分、15分、10分,不累计获奖学生人数。
2、以上项目中如有重复积分处以最高分计入总积分。如每月撰写的案例既是教研活动中的,也可以是课题研究中的,而且最后还获奖或发表了,那么按照最高的积分计入总分,不重复计算。
3、被评为五级梯队荣誉的积分记作附加分,最后的总分计算方式为“其它项目的积分+五级梯队荣誉积分”。
4、以上积分累计后按总分排序,评出30%一等奖,30%二等奖,40%三等奖,核发教学与科研工作考核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老师获得教学与科研工作“优秀”级综合等第,作为年度考核优秀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