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家长学校>>告家长书>>文章内容
爱因斯坦,乔布斯,郎朗,谁更聪明?郝京华揭开智力之谜!
发布时间:2012-10-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万晓媛
 

来源:常州市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   编辑日期:2012-9-25 15:52:26  

“老公,今天我帮宝贝买的参考书:《语文天天练》、《数学时时练》、《英语分分钟钟口语》……这下儿子肯定变聪明,前十名,没问题。”
  “什么‘变’聪明,儿子随我,本来就聪明!”
  舞台上,丈夫妻子争论不休,焦点是孩子的成绩。
  这是22日上午常州公开课首次推出的情景剧上的一幕。 由此引出一个教育话题:到底什么是聪明?分数,到底是不是衡量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尺?
  公开课上,南师大教授郝京华围绕这个话题,为现场的千名家长指点迷津。

爱因斯坦,乔布斯,郎朗,谁更聪明?
多元智能的核心,不在于有多聪明,而是在哪一方面聪明。

  什么叫聪明?
  银爸爸认为:“除了天资的聪明以外,有理想,懂得规划。”
  钰钰爸的答案则是:“碰到困难想办法,积极解决。”
  松松爸说:“聪明的孩子,不一定是大人常挂在嘴上,而是表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
  豆豆妈的看法是:“聪明的孩子是有主见的、求知欲强的、乐于尝试的。”
  煊妈则这样说:“我认为聪明的孩子应该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钻研能力等,而不应该是单一的光看考试成绩。”
  …………
  关于聪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为准备这次公开课,教授专门向常州公开课QQ群群友征集讲课建议。教授不仅介绍了包括IQ的设计者比奈等国内外学者关于智商的各种理解,还重点介绍了美国学者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并认为,孩子的成长,不在于一个人有多聪明,而是怎样聪明,在哪个方面聪明。
  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乔布斯、郎朗,谁更聪明?当教授提出这个问题时,台下的家长们笑了,“郎朗也算是聪明人之列?”
  教授说,在一般人的概念里,EQ指数高的人,通常被认为聪明。实际上,一个数值,测算出来的仅是语言和数理逻辑两方面的智能,而现在有一个多元智能的理论,核心是不在于有多聪明,而是怎么聪明,在哪一方面聪明。
  什么是多元智能?教授作了进一步解释:具体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不同智能的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擅长空间。
  由此回到教授前面提出的问题上,郎朗的聪明体现在他的音乐智能上。
  教授建议,家长们不要只盯着分数,而观察孩子在哪一个领域突出,才是最重要的。

家庭教育中,多进行启发性的对话。
厨房里的数学,生活中的科学,聪明就是这样炼成的。

  下列家长使用最多的语言,你中枪了没有?
  “快起床,要迟到了”
  “别玩了,别看电视了”
  “快去写作业,作业做完了吗?”
  “练琴吧”……
  这些话语,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聪明才干吗——早期大部分心理学家认为:智能是遗传或者说是天生的,它与生俱来,很难改变。而当今,智能已经不再被视为与生俱来的、不可改变的“黑匣子”。
  智力到底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形成的?教授介绍了20世纪以来的认知革命,得出一个结论:智力是可以传授的发展的。而发展智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缺一不可。
  教授说,遗憾的是,现行的中国教育,重点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上,而较少关注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在教学活动中,像低水平的重复练习、死记硬背成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屠宰场。所以,教学中要尝试智力挑战性的活动,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而在家庭教育中,面对孩子“这是什么”的问题,不少家长第一反应是直接说出答案。教授说,不妨来一次启发性的对话,多给孩子一些思维的机会。
  举个例子,用筷子分别敲击饭碗、脸盆,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一系列问题引到音调的知识上,孩子就会在实验中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不是被动的接收。
  教授还建议,要让家庭成为运用知识的场所,开展“厨房中的数学研究”、“生活中的科学探索”,将营养卫生、装潢布置、花草宠物乃至锅碗瓢盆,都与学校知识相关联。(毛翠娥陆轶力 曹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