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研修活动方案
(新桥)
11月16日研修具体内容 | |||||||
时间 | 具体事项 | 责任人 | 主持人 | ||||
上午 | 8:30-9:10 | 《星星树点亮星光彩 》 | 仲桃 |
沈倩 | |||
9:20-10:00 | 《骄龙有约》 | 袁胜 | |||||
10:10-11:30 | 《建有文化的班级体》现场研讨 | 陈俊 | |||||
午间休息 | |||||||
下午 | 13:30-14:10 | 《学校文化背景下学生工作整体设计与实施》 | 顾俐 |
刘宇婷 | |||
14:10—14:40 | 《年级文化引班级共同发展》 | 苗小芬 | |||||
14:40—15:10 | 《心有千千“节”》 | 叶凌 | |||||
14:10—15:40 | 《竹&逐梦文化,点亮班级》 | 黄桂华 | |||||
15:40—16:10 | 《种好一棵叫班级的“树”》 | 沈彩虹 | |||||
责任分工安排 | |||||||
项目 | 内容 | 责任人 | 总负责 | ||||
会场安排 | 1.报告厅横幅、电脑、教师扣式话筒、学生手持话筒 | 景珂 | 顾俐 | ||||
2.学生上课不用课桌,只用板凳,舞台两侧排成两列,移动黑板(15号准备好) | 周雨龙 | ||||||
3、校园门口电子屏,播放学校专题片,全程摄影、录像 | 张程铭 | ||||||
4.“我的班级亮了”微视频 | 刘宇婷 | ||||||
5.签到:7:40图书馆门口签到(常州老师用餐记录) | 江燕、高茹 | ||||||
6.茶水 | 周雨龙、陈鲜媛 | ||||||
宣传报道 | 1.活动报道、微信公众号 | 刘宇婷 | |||||
2.活动实录 | 房琴霞、吴倩 | ||||||
3.活动资料搜集整理 | 沈倩 | ||||||
校园环境 | 1.班级文化布置 | 秦洁、房琴霞、叶凌 | 沈倩 | ||||
2.校园环境卫生 | 周雨龙 | ||||||
午餐及休息室安排 | 1.局小送来150分快餐。我校安排常州共同体教师快餐(分数看签到情况。) 2.用餐地点:图书馆 | 周雨龙 | |||||
其他 | 1.上课班级学生统一着装,要求穿戴整齐,戴好红领巾。 | 仲桃、袁胜 | |||||
2.学生接送(大巴车安排) | 黄桂华、苗小芬 | ||||||
3.其他班级学生常规礼仪教育 | 全体班主任 | ||||||
“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专题研修参加人员安排
时间 | 主题 | 授课(主持) | 参加人员 | |
11月14日 | 8:30—9:50 | 活动观摩: 《棒棒糖—帮帮团—棒棒堂》 (一年级/六年级) |
许 倩 郭筱凯 | 高茹、仲桃、寇锦荟、苗小芬、沈倩 |
10:00—11:30 | 互动研讨:说课评课 | 郭玉琴 | ||
13:30—16:30 | 经验分享:班级岗位建设的实践探索 1.胡燕凌:《主动承担,相互成全——岗位建设中的思考与实践》 2.陈水香:《坚守儿童立场,分层设计班级岗位》 3.程美琴:《让班级岗位催生出成长气息》 4.潘银婷:《依托班级岗位,促进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发展》 5.郦少春:《有“岗”有“担当”》 | 郭玉琴 | ||
11月15日 | 8:30—10:00 | 活动观摩: 1.《顶呱呱》(一年级) 2.《节气博物馆》(五年级) |
王 奕 薛 娴 | 丁渭芬、黄桂华、叶凌、房琴霞、刘宇婷 |
10:10—11:30 | 互动研讨:说课评课 | 许嫣娜 | ||
13:30—16:30 | 经验分享:班级活动建设的实践探索 1.钱娟红:《凸显活动价值,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2.陈 怡:《请听,我们班级的故事》 3.刘 花:《我的班队活动设计攻略》 4.陈 旻:《学校大型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 许嫣娜 | ||
11月16日 | 8:30—10:00 | 活动观摩: 1.《星星树点亮星光彩 》(二年级) 2.《蛟龙有约》(六年级) |
仲 桃 袁 胜 | 空课班主任都要参加 |
10:10—11:30 | 互动研讨:说课评课 | 陈 俊 | ||
13:00—16:00 | 经验分享: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1.顾 俐:《学校文化背景下学生工作的整体设计与实施》 2.苗小芬:《年级文化引班级共同发展》 3.叶 凌:《心有千千“节”》 4.黄桂华《竹&逐梦文化,点亮班级》 5.沈彩虹:《种好一棵叫“班级”的树》 | 陈 俊 | ||
11月17日 | 8:30—10:30 | 专题报告: 《“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变革实践的探索》 | 袁文娟 | 陈俊、顾俐、沈倩、刘宇婷、仲桃、苗小芬 |
10:45—11:30 | 经验分享: 陈亚兰:《不忘初心,探寻师生成长的“春天”》 | 陈亚兰 | ||
13:30—16:30 | 专题报告: 《“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理念与价值追求》 | 张 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