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科研在线>>研训心得>>文章内容
读童诗悟童心谈教育观——吴洁
发布时间:2018-12-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洁

  我在开学前读了新小的童诗,对于儿童教育观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我们承认更应该设身处地的从儿童的眼光和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虽说儿童还没有是一个成年人,但孩子也有自己想法,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观念,一套认识,有自己学习新鲜事物的方法。

  准确地了解儿童的需要和特点,从而正确地认识儿童,这是实施儿童教育的前提。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动、喜欢模仿、爱玩、爱交往,他们的记忆、思维、想象具有形象性、不随意性等特点。而我国传统儿童观不重视儿童的地位,认为儿童与成人相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无知。于是相应的教育是,把成人世界的东西搬到儿童脑瓜里去。也有一种儿童观,它认为儿童有他自己的世界,有他自己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于是就认为,先弄清儿童喜欢做什么,喜欢学什么,然后就让他们尽兴地学。前一种教育是成人世界的知识、技能教给儿童,必然使儿童过一种小大人的生活。我们已经知道,儿童有他自己的世界,有他自己的生活,他在他的世界里如鱼得水。但让他过成人的生活,便是赶鱼出水,赶鸭子上架。这是对儿童的无理催逼,尽管成人可能是出于爱意、善意,即便如此,也是好心办坏事,是拔苗助长。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被迫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他是被动的的学习者。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儿童可以依其天性,作为一个“探索者”、“思想家”、“梦想家”来生活和学习,他是一个主动的快乐的学习者。后一种学习不但可以使儿童体验到幸福,而且更容易达成教育目的,更容易将儿童培养为未来社会健康的成人。

  儿童发现新问题的途径较多,他们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发现问题,也可以从客观事物的观察中找到新问题,有时还能够从一些活动中发现问题。凡是他们感到新奇的事物,儿童一般都会表现出一种要求探索的欲望。如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甚至他们还会把一件新玩具拆开研究其中的奥妙。所以教师应该保护儿童这种探究问题的行为,鼓励他们积极地发现问题并大胆地提问。对于儿童的探索性行为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可加以限制,而应该正确引导及回答这些问题。在回答儿童的提问要做到及时性。即对儿童的提问应该不失时机地立即给予回答,除了教师暂时无法回答的问题,一般都应该在儿童提出问题后马上回答才能使儿童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如果儿童提出的问题教师马上回答不出来,则应该告诉儿童“让我想一想,等一会儿我想好了再告诉你。”由于儿童所提的问题往往是复合性问题,即一个问题中包含着多方面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逐一地正确回答。也就是说教师的回答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既不能随意轻率、错误地回答,也不能以似是似非的答案使儿童无法理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