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奇特而富有想象力。它或许没有太多的规范,没有朗朗上口的节奏,没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但是一首首童诗的阅读,却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来源于内心的自由,感受到一种独属于儿童的、与天地自然相契合的精神状态。
在孩子们的童诗创作中,有的是对自然景物独特的诗意理解,有的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奇特想象,每一首童诗都能给阅读的人带来发自内心的快乐。我从中看到了飞鸟一样的星星,知道了树姐姐原来是因为用了不合格的护发素才会掉光头发,听到了五彩的雨伞在滴滴哒哒唱着歌,讲述着伞的童话……在孩子们的心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奇特而可爱的,他们赋予了这些事物新的闪光点,又或许这些闪光点一直都在,只是成人世界的我们很难发现它。也许,这都是因为孩子们有着一颗童心的缘故。以一颗赤子之心看待世界,这风景必然是不一般的,是纯真的、自由的、富有创造力的。
儿童是天真可爱的,拥有一颗童心,做着最具有童趣的事情。在他们的身上潜藏着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性,而教师就要做他们童心、童趣的保护者、开发者,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始终保留着儿童的初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也要是一名儿童工作者,要拥有一双儿童的眼睛、一颗儿童的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能看见儿童、发现儿童,让儿童回归自由的天性;能从各个方面了解儿童,探究儿童完整的世界;能将游戏渗入到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游戏精神。
没有不想自由的儿童,没有厌恶游戏的儿童,因为这就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我认为要做一名儿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为本。不要抓得过紧、过牢,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进行自我的发展和创造。可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锻炼自己,可以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解剖自己。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顺应童心,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也要学会引导童心,让这颗赤子之心能始终伴随儿童的成长;同时我们更要拥有一颗童心,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才能更加懂得儿童、理解儿童、亲近儿童。总而言之,就是要怀着一颗童心,与儿童一起以儿童的形式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