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诗悟童心谈教育观
陈贝玲
儿童时期是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是一个各方面都急需开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没有受到社会各种知识和思想的束缚,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可以通过诱导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提升智力,而不宜用直接传授的方式,那无疑童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童诗是跟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从儿童内心深处抒发的,传达孩子们美好的情感、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引起孩子之间的共鸣,他们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诠释自己眼中的世界,在他们想象的世界里,云朵会笑,月亮会笑,种子会变魔术,风会荡秋千······虽然孩子们自己创作的童诗语言很稚嫩,但却是童心与童真的自然流露,在阅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和体验。
纵观现在大多数孩子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报名参加了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在学校,有作业的沉重负担,周末还要报名兴趣班,这个补习上完就赶着下一个课程,两天的休息时间被安排的满满当当。之前在大学期间的实习工作了解到有的孩子在周末至少报了三个班,亲耳听到一个孩子说:“妈妈,我不想再报班了。”足以见得孩子被各种补习班已经压迫地喘不上气。随着学校教育课程的改革,各种促进孩子智力、专注力、想象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的课程开始展开,针对学校的课程安排,课外的补习班相继也展开,例如写话课、小主持人、书法等等,秉持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部分孩子都在机械的学习着,每个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这是现实所趋的一种必然现象。
现在的我刚经历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了解学生,彼此之间相互认识,真正做到认识儿童。在我学习生涯中,最遗憾的莫过于初中时期,在初二成绩遭遇滑铁卢的我受到班主任的质问,也正因为如此导致我对他任教的学科和他这个人都产生了恐惧感,以至于成绩直线下滑,最后自暴自弃,但同时也要感谢他,让我在高中时期对所有学科甚至是偏弱的理科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自身的经历,我知道了,一个好的教师除了具有应有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给孩子们带来温暖,爱的感受。处于低年级的孩子其实他们的内心很简单,他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我们要习惯并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个举动,真正的去了解儿童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把我们的意志和理所当然强加给他们。
成尚荣老师说过:人生来有两次出生的机会,一次是获得生存,母亲给予的生命;一次是获得生活,老师给予的关爱。为什么有那么的留守儿童,为什么有那么多离异家庭,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父母的不负责任却带给孩子不可磨灭的伤害,那么老师就是给予孩子第二次生命的人。回到儿童真实完整的生活世界,发现儿童的问题,就像谍战片中的卧底一样深入敌营,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师也扮演这这个角色只有深入透彻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方法,作为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给他学习的方式,更要教会他生存之道。
著名作家陈祖芬说过:人总是要长大的,但眼睛不要长大;人总是要变老的,但心不要变老。不老的眼是童眼,不老的心是童心。现在的我已经错失了拥有童心的机会,但是作为教师,我应该做的是保持孩子们的那一份童真和童心,言传身教。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让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是在《满天的星星鸟》和《树上的灯》两本诗丛中,我看到了儿童自己创作的诗,在自己喜欢的世界,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他们眼中的花花世界,这是一种想象,一种创造,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童心,他们能仔细的观察到我们忽视的东西,感受到世间万物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世界千奇百怪,就像四年级王馨写的那样:“扶手是可爱的孩子,台阶是慈爱的老师,扶手一步步向上,台阶一层一层垫高,扶手走多远,台阶就垫多远。”她把孩子作扶手,老师作台阶,这是基于对生活的观察,是我从没想到的,只有孩子的童心和神奇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虽然我不懂诗,或者不是很热爱诗,但是从孩子的表达以及配图中,我能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虽然绘制的插图没有传神,但是却形象表达出了那时的心境。儿童是一个智慧者,是一个探究者,他可以帮助成人,带给我们灵感和创造。
不要让我们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真实将我们的教育观落实到实处。不要让孩子有沉重的作业负担,适当保持他们的童真童心,或许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真正了解儿童,发现儿童,发现孩子的可能性、创造性、未来性;不要一味的给孩子灌输书本的知识,让孩子回到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将真实情境融入课堂,解放儿童,培养他们合作自由的精神;不要盲目追求分数而忽略儿童的感受,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慢些脚步,停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儿童是可能性,创造者,而我们是儿童的保护者、开发者、引导者、赞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