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科研在线>>研训心得>>文章内容
为了儿童,看见儿童,尊重儿童
新小班主任研学活动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8-12-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银兰

对今年刚进新小的我来说,很荣幸参加这次“做有智慧的班主任”专题培训,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参观扬州梅岭小学,并聆听张冬梅教授、石文山教授和邰启扬教授的讲座。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

在梅岭小学花都汇校区的校园里,处处彰显着清新的、诗意的、儒雅的气息。整个校园以红黄蓝绿四区分隔,充满童趣和灵动的色彩,空间开阔,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此外,校区内广布多功能异形普通教室、各具特色的工作坊式的功能室、图书馆、报告厅、温水游泳馆等,满足了儿童游戏的乐趣,尊重了儿童的天性。在参观梅岭小学花都汇校区后,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一切在一起”,这是责任,也是信念。

 “心的成长,源于另一颗心的滋养。”那如何滋养学生的心灵?张冬梅教授认为可以通过团体辅导来让学生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归属感、体验互助与互利、发展良好适应行为、探索与自我成长等,以此实现教育、发展、预防和治疗的功能。但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了解生的心理特点、心理期待以及近期面临的困惑。此外,活动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活动的真正意义是活动后的讨论与分享,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

邰启扬教授就有效的教学展开讲座,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应符合科学性、针对性、目的性和经济性四条标准。那如何实现有效教学?邰教授认为应在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智力状况、已有的知识和学习动机的前提下,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动机,在为理解而教学的理念下达成实质性理解,从而推动知识迁移。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元认知,并注意行动中的我与观察者的我、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反思、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与反思。

文山教授认为心理辅导旨在促进人生的幸福感,通过生命关系的疏导可以促进人生的幸福感。在生命关系的疏导过程中,我的关系是实质,积极关注是核心,自我成长是关键,良好是辅导关系是前提。其中,心理辅导的总框架:因+缘=果,可以采用意志导向、情感激励、认知启发等策略来提升辅导效果。

虽然这次培训仅历时两天,但是风景里的梅岭小学让我见识到了一所老校文化重塑与脱变,三位专家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教的不是某一门学科,也不是某一阶段的学生,而是一个个具有独特灵魂的“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