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科研在线>>研训心得>>文章内容
从成人角度看儿童诗
发布时间:2018-12-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双荣


  童诗在文体上是属于儿童文学范围的,是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的诗歌。这些童诗首先带有诗的特征,丰富的想象力和真挚的情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

  让成人来写一篇童诗,是有一定难度的。从智力和认知水平来看,成人的水平比儿童高出很多;从社会经验的积累方面来讲,成人的阅历也要比儿童丰富。但重要的是,儿童正处于感性的直观形象思维,看待世界,他们是抱以纯真无邪的眼光,而成人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看待世界的眼光相对敏锐和深刻复杂。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拓者和创建者之一的茅盾先生曾说过:“儿童文学最难写,试看自古至今,全世界有名的作家有多少,其中儿童文学却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因此,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特别的情怀,是很难创作儿童诗的。最近翻读儿童诗,从几点来谈谈体会:

.独特的童心童趣

  童诗本身就反映出儿童“非逻辑性”的思维,而这种大人没有的“非逻辑性”思维,所展示的正是儿童“诗意”思维,展示了儿童的天真和童心。如一年级王琴的《大地爷爷》:“大地爷爷最大方/送一块地给绿绿的小草/送一块地给五彩的花朵/送一块地给蓝蓝的大海/小草邀来了虫儿/花朵请来了蜂蝶/大海种起了波浪/大地/变得更富有了”这首童诗很短,里面所呈现的景色“大地”“小草”“花朵”“大海”“虫儿”“蜂碟”“波浪”都是我们常见的景象,在成人眼里看这些景象,只是客观存在的物象罢了。而童心不然,它则是把这些我们熟若无睹的景象变成了“活”的主体,赋予了生命和情感,把“大地”拟人化,用“送”来修饰大地。在孩子的心里,“大地”是哆啦A梦,爱给予会分享,赋予“小草”“花朵”“大海”生命体的动态,诗歌中充满着儿童的纯真天性,渗透着对大地美好的情感寄托。

.奇妙的意象组合

  儿童的思维是一种直观性的思维,他们会经常借助感性的直观形象来观察和理解世界,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种整体性的认识,用直观感受和经验来解释事物现象。的确,孩子的观察是非常细致和灵动的。当孩子观察白云的时候,他会觉得白云是冰淇淋,是棉花糖。当孩子看到星星月亮的时候,他会觉得星星在对他眨眼睛,月亮妈妈在对他囔囔细语。儿童的观察是感性的,是多样化的,是各种奇妙的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充满着自由创造的精神。三年级丁佳慧写的《梯田》那是漂亮的大蛋糕/一层又一层/镶嵌了巧克力边/巧克力边上/插着一条条树木花纹/这样的蛋糕/馋嘴的风儿和阳光/总是偷偷去闻一闻。”短短一节,却能够把现实和想象融为一体,梯田变成了成一块大蛋糕,黝黑的土地田边想象成巧克力边,从作者所见到所想。整首诗将几个看似平常的意象组合在一起,都体现出诗人的智慧,观察十分细致,思考有深度。如果一首童诗没了意象,那也就不成为童诗,缺少了意象,童诗的语言是乏力的,内容是荒芜的。正因为有了意象及多个意象组合成的奇妙的意境,才呈现出童诗的“诗意化”世界。

三.丰富的想象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想象力如同一把伞,没有张开就没有作用。二年级杨云飞的《蜜蜂》中诗人在以花儿在晃动作为基调,进行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习以为常的蜜蜂采蜜变成是蜜蜂在花蕊上挠痒痒,以一种儿童式的余味无穷展现忙碌的蜜蜂。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儿童想象的方式来描述故事,流露出蜜蜂的调皮可爱。

  成尚荣说:“儿童是天使,儿童是诗人,儿童是一种可能性,儿童是创造者。”童诗是充满诗意的,而这“诗意”的构成要素,绝不能脱离儿童独特的童心童趣、奇妙的意象组合、丰富的想象力和注重饱满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语言运用,让童心是诗意中飞扬,让童趣谱写诗意的乐章。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