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洁生英,冰清孕秀,一枝天地春早。在这早春的日子里,3月7日,南京师范大学吴永军教授如约来我校指导“童性课堂”学科规程的制定。
上午是英语学科“童性课堂”学科规程的论证。首先,英语学科朱晓晔老师执教四年级英语戏剧课《Unit3 My Day》。朱老师整节课话题统一、任务开发、螺旋递进,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节充满童趣、凸显童真的英语课。
课后,吴永军教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指导,吴教授提出:我们要重视对每节课教学目标的把握,老师们要将目标细化,让教学有章可循。同时,也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语言规范问题。当学生语言表达出错时,老师要及时纠正,让孩子们自己寻找共性,纠正自己的语言问题。刘琴老师为我们制定了英语童性课堂规程的基本思路:我们要基于教材,根据不同孩子能力的差异,找到适合每个孩子的学习方法,进行资源的整合。老师要通过合适的引导,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提出问题。老师也要走进儿童,融入课堂,积极参与孩子们的表演互动。同时,利用多方资源,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语言美调动课堂之美,课堂美了,童心才能得到更好的滋养。
下午,韩校长邀请常州陶塑馆荣馆长和吴教授,围绕新桥二小泥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有层次的设计和讨论。韩校长带领大家回顾了儿童诗省课程基地的发展进程,并规划了泥塑课程的发展蓝图,提出了泥塑课程与日常美术课相结合,对泥塑的价值进行渗透。
荣馆长讲述了泥塑课程的阶段培养,以泥板画《我美丽的家乡》为导入课。前期课程培养学生兴趣,把复杂的东西用孩子的语言做出来,课与课之间的内容有衔接,有递进,做到审美与实用相结合。中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推进设计课程,充分打开学生的想象力。后期鼓励学生围绕自然、生活类主体进行创作。
韩校长针对学校的泥塑课程需要的场馆建设,一到六年级的课程架构,社团开设以及泥塑课程数字化网络教学建设的进行了提问。
吴教授从教育的角度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陶艺类的艺术样式很多,要思考泥塑课程的意义、价值在哪里,明确课程的发展目的。
大家对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探讨出了一些基础的体系。在场馆的建设上,主要分为操作区,教学区,烧纸区,展示区,义卖区等几个区域,对场馆区域进行系统的,有流程的划分。在课程的框架结构上,以社团为试点,穿插教材课程,教学难度遵从学生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统一主题到学生发散性思维自主创作。推进课程从社团到全员的发展,开展特色陶塑微课题进行探讨,推出精品陶塑校本课程。同时,加强与已经开展陶艺课程的兄弟学校的交流,共同推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新桥实验小学经过前期对“童性课堂”的探索,已经越来越清晰“童性课堂”的内涵及目标,也对各学科进行了学科教学规程进行了论证。相信在研究的路上,我们会坚定研究的脚步,使“童性课堂”的价值最大化。
(撰稿:张帅 摄影:王淑琼 李炜 审核:高春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