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走进新小>>学校新闻>>文章内容
给童年写首诗
江苏省“儿童诗”教育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基地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9-05-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银兰

    五月,繁花似锦,绿荫如海。在这花开的季节,一切都显得那么热情洋溢,诗意盎然。5月23日,江苏省“儿童诗”教育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基地研讨活动在常州市新桥实验小学拉开帷幕。活动为期一天,由常州市教育局主办,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教育局协办,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承办。

照片1.jpg

  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倪娟女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吴永军先生,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先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校长孙双金先生,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戚宝华先生,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谢峰,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教育局领导杨仁元先生,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教育局蒋辉处长,新桥镇高志奇副镇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新北区语文教研员薛辉先生出席了本次研讨活动。此外,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比较教育学”之父顾明远教授、著名诗人金波爷爷和林焕彰先生虽未能莅临现场,但是他们都分别为本次活动题词、录制视频、写诗,送上了他们最诚挚的祝福。

照片3.jpg

  专题汇报·诗意展示

  活动伊始,新桥实验小学韩燕清校长就《“儿童诗”教育特色文化课程基地》展开汇报。韩校长重点汇报了课程基地建设情况。新小追求从“诗意教育”到“教育诗意”的超越,从“诗意生长”到“诗意新生活”的超越。学校不断完善课程基地建设目标与内容来来发现儿童的特质,探索更为契合儿童生长规律的教育方式。

照片6.jpg

  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倪娟女士和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戚宝华先生都对新小的“儿童诗”教育特色文化建设项目给予了 肯定,并对新小后续发展寄予深厚的希望!

  诗歌朗诵·诗意童年

  “花开是满天的希望,花落是满地的祝福。”新桥实验小学是童诗的摇篮,处处流淌着诗意,处处生长着诗情。孩子的童心因为童诗而闪亮,孩子们的梦想在新小的校园、在紫藤花下放飞!精彩的童诗朗诵会在《少年中国说》的鼓声中拉开帷幕。春风播种着希望,春雨浇灌着祖国的未来,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听,新桥的孩子也在忙着“播种”呢。

  同学们热爱儿童诗,童诗让童年更诗意。希望新桥的孩子在儿童诗的摇篮里茁壮成长,拥有属于美好的快乐童年,因为你们都是最闪亮的星星鸟。诗歌朗诵会在合唱《满天的星星鸟》中落下帷幕。

  主题论坛·诗意成长

  童年,闪烁着跳动的光斑,汇聚着诗意的妙想,绽放着生命中最绚烂的火花。本次论坛以“写给童年的一首诗”为主题,围绕“儿童诗+童年”进行了交流。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永军教授主持,参与人员分别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新北区语文教研员薛辉先生,新小的家长、学生以及教师代表。

  在本次论坛中,家长代表首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广泛的阅读儿童诗,有助于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孩子眼里的童诗和童年又有关联?学生代表姚佳琪说:“童诗是童年中美妙的小插曲,是想象力和童心的结合体,童诗能够给童年带来无尽的乐趣,也是记忆中最美好的部分。”童诗执教万晓媛老师说道:“童诗,它是一种美好的感受,来自于我们的自然和生活。孩子在品读诗的过程中,就是与美好的生命进行对话。”新小各学科教师代表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特级教师薛辉从儿童视角、儿童的思维和儿童的表达三方面进行阐述,他认为童诗是儿童最怪异想法、最单纯思想、最直接表达方式的结合体。

照片21.jpg

照片22.jpg  

课堂展示·诗意浸润

  下午第一节课,我校仲桃老师执教二年级课内童诗课《祖先的摇篮》。仲老师抓住诗中多“动词短语”这一语言特色,借助观察图片、联系字源、情境表演等方法让孩子体会动词的准确性,在归类中让孩子感受诗中这些短语对仗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孩子们积累语言,插上想象的翅膀,创作出一首首妙趣横生的小诗。

照片23.jpg

  第二节课,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带来《儿童诗:阳光》。孙校长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白话和诗意语言的区别,启发学生推敲动词,把没有生命的想成有生命的。他善于启迪孩子的想象,鼓励孩子更诗意的表达,激发孩子作诗的自豪感,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一个个化身为小诗人,诗意的语言在课堂中迸发、流淌。老师们深深地为名师的风采、孩子的智慧所折服。

照片24.jpg

  专家讲座·诗意引领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先生作了题为《诗、儿童、儿童诗》的专题讲座。他指出儿童诗是浅显、明快、活泼的,是为儿童喜闻乐见的,适合儿童审美诉求的诗。诗是生命的本真,从源头上更接近儿童。而儿童善于冲破成见,富有创造性,是成人的老师,是天生的诗人。所以,叶先生呼吁大家善待儿童,保护儿童,捍卫儿童的童年,让儿童在童年找到美好的生活,在成长中得到舒展。叶先生还和老师们分享了他公众号中的文章,大家都感叹于叶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精深。

照片25.jpg

  本次“儿童诗”教育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基地研讨活动圆满落幕,新小的儿童诗教育呵护了儿童的敏感、想象与创造的天赋,润泽了儿童真、善、美的心灵。新小这座诗意栖居的校园,绽放了儿童最美的童年!

  撰稿:陈银兰    摄影:任建南     审核:杨立颖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