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在这个诗意的秋季,新桥实验小学数学组一直以“打造童性数学课堂”为学科建设导向,以“聚焦学科素养的养成和提升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日常研究专题化,扎实和细化日常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新基本功,促进对学生进行“有条有理,有理有据,有声有色”等数学表达的培养。
此次为了迎接区督导考核,更好的展示新桥实小老师的风采,我们也邀请了多位专家的莅临指导,专家们的引领和指导为老师们精准把脉课堂,让老师们明确了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聚焦一: 清晰的数学表达(一二年级)
一年级由查婧文老师执教《认识11~20》,二年级由刘倩老师执教《认识线段》。查老师作为年轻教师对教学有热情有想法,课堂上她以儿歌的方式引导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起认识11~20,刘倩老师在课堂上和孩子亲切互动,教学条理清晰,活动循序渐进,课堂上学生的数学表达诗意、自信。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之后,荆亚琴主任在课堂的细节方面都做出了点评和指导,比如一二年级的板书可以图文结合,教师的语言方面可以轻重缓急,富有韵律,在课上巡视的的时候指导学生可以再细腻一些,多多添加一些数学小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低段数学中找到乐趣。资源搜集,对比呈现孩子的资源,让孩子去评价,如有不对或补充的地方,让孩子说“我认为...”“我还有补充...”。语言呈现让孩子在课堂中学会说,并且有理有据的说,例如:因为... 所以...,使之有条理性。
聚焦二: 有效活动的设计(三四年级)
三年级是罗雯娟老师上的数学苏教版三上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们第一次认识分数,第一次感知当物品平均分后不能得到1个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堂上罗老师通过让学生平均分一分,说一说,写一写,动手折一折等方式,让学生从初步的表象认识到内化的认识,并实际运用分数解决实际的问题。四年级是李娟老师执教的是《平均数》,以多次投篮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本质内涵。
周校也给予了点评与建议。周校提出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PPT上应该突出重点。2.组织教学要有章法。数学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要精短,不仅要有目光的交流还要有肢体语言动作,生动课堂。周校提出对于每节课的内容应当认真的解读教材,理解教材每个部分安排的用意和题目之间的联系,课堂的教学组织起来才有章法。3.对于课堂的点评:应该直接放下去让学生自己说,就是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而不是老师灌输。活动的设计开放度不能太大,应该有活动的目的性。周校再次强调课堂要有组织性,要生动,不要用批评的方式去组织教学,应当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设计属于自己的课堂。
聚焦三: 逻辑思维的提升(五六年级)
五年级是谈梦媛老师上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刘娟老师《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捷性,具有普遍意义。利用游戏的设计,从一个特定的数到表示变化的不确定的数,凸显用字母表数的本质内涵。刘老师课在课堂上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带领学生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年级是冯洁老师执教的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条理清晰,通过对比沟通,聚焦内涵实质,扎实有效。
在听了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两节课之后,姚建法副校长和蒋敏杰校长提出了一些意见以及改进措施:
1、让一问一答式的提问远离课堂,提问方式简单,很难看出学生复杂的思维过程,会束缚学生的发挥。课堂中有些多个问题可以合并成一个问题,避免处处设问,一问到底。提问之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能立即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回答的思路往往是不连贯、零乱的,不完整的。
2、课堂中设计探讨活动,促使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灌输讲解,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自主学习思考,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推进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更高数学思维的推进。
聚焦四: “数字化”教学研究
本月查志宏老师用数字化平台执教了《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节课,从前期软件的熟悉与应用,到后期视频的录制,查老师经过了多次的尝试与实验,最终呈现出一节让大家耳目一新的课。课堂中,查老师语言清晰幽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平台恰到好处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在探索中找到了规律。
10月,全体数学教师凝心聚力,聚焦教材解读,切磋打磨课堂教学,从专家的高位引领到落实课堂的自我内化,每一位老师都用最大的热情在努力践行。从怎样备好一节课到怎样上好一节课,无论是同组老师给出的建议,还是专家提出的观点,都将成为老师们前行路上宝贵的财富。带着这些精神食粮,数学组老师们的专业发展还将更行更远,更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