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走进新小>>学校新闻>>文章内容
聚焦品质项目新生长 催生诗意教育新样态
——记新桥实小省重点资助课题中期评估论证指导
发布时间:2019-11-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寇锦荟

初冬的暖阳将一碧如洗的蓝天映衬得格外纯净,让每个人的笑容肆意绽放。新桥实小将于11月12日迎来江苏省教研室第十二期重点资助课题《重建儿童课堂生活——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童性课堂研究》中期评估论证。11月6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导吴永军教授来到新桥实小,对此次中期评估论证进行指导。

姚建法副校长从七个方面对课题中期研究进行汇报:中期研究概述、研究历程概述、研究内容开展、收获与成果之理论成果、存在问题与不足、核心成员变动说明、下阶段研究计划与重要举措。

吴教授充分肯定了课题组成员所付出的努力,对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三个方面对报告提出建议:

1.深入解读课题,放大课堂生活。在课题研究与讨论过程中,新桥实小已提炼出具有新小特色的童性三要素——关爱、灵性、审美,新小教师以课题研究为指向、日常课堂为研究阵地,在日常教学中扎实推进“童性课堂”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收获。吴教授提出课题核心是突破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对课堂生活的表现形式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界定不可过于抽象。

吴教授认为,我们的研究应当是基于课堂并超越课堂的,所以要放大教室学习的力量,拓展到教室之外。这个课堂应该是一个大课堂,进入不同场馆进行学习的课堂,使我们的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例如数学实验室、科学工作坊等。

2.提炼活动内涵,体现生活特性。研究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丰富多彩,维度多元,顺应学生的生长规律,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吴教授建议对活动的罗列要有更高要求,能进行一定的提炼、总结,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活动展示。对于研究中所选择的课例,要能够体现生活性,可进行项目化学习,形成策划中心,将课堂引向社区,引向课外。同时,这也是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即重建儿童课堂生活,研究时应明晰重点和方向,更有目标性。

3.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增强校内外关联。课题还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校内外融通研究,主要以校内为主,在此基础上拓展到校外,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不仅将生活场景带进学习中,更走向真实生活。吴教授认为这就要求我们学科要适度整合,各学科整体推进,体现别样的学科育人价值。

张红梅校长也提出,课题研究已取得令人欣喜的阶段性成果,今后课题组

应更明确报告研究的指向性,更深入扎根成果研究,做到定期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校通过几轮江苏省课题研究,对“诗意儿童文化”内涵的解读、并将其核心要素全面渗透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中,深入践行学校办学理念“共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成就每个人”。 而对“童性课堂”这一教学观的研究将深深地植根于新小这一诗意的沃土,历经沉淀、积累,在新一轮课题研究中期评估论证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修改意见,整理内化,更深入的解读课题要求,提升研究品质,呈现诗意教育新样态!

撰稿:寇锦荟

摄影:张帅/景柯

审核:张帅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